这些天,许多深圳人都在谈论一个名字——艾伦·麦克法兰。这位年近耄耋的英国老人近期正在深圳访问,并将参加一系列文化活动。
有人说,如果诺贝尔奖设有人类学奖项,著名人类学家艾伦·麦克法兰将会是其有力的角逐者之一。麦克法兰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终身院士,长期关注现代世界诸起源及特性之比较研究,在历史学与社会人类学研究方面著作丰富,其中最负盛名的专著包括《玻璃的世界》《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等等。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的“麦克法兰现代思想家丛书”,也将正式与读者见面。
在中国读者中,麦克法兰最有名的一本书应该是《给莉莉的信——关于世界之道》。这本书通俗晓畅,但见识过人。麦克法兰曾谈到:“我的一个朋友问我,你为什么不写一本简单的书呢?给你孙女写一本书吧。于是我就写了。我坐在书桌旁,想象自己在与莉莉对话。我不觉得自己在写书,而只是把我知道的事情讲述出来,讲给年轻人听。”但对于读者而言,这本书绝非“小儿科”,“关于世界之道”的许多问题,都触及人之所以为人所要面对的根本性问题,而麦克法兰则给出了睿智深刻的回答。
尽管麦克法兰努力让深奥的学问更亲近大众,但总体而言,这位剑桥的资深教授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畅销书作家。而深圳人对这位学者的追捧,则饱含着一种对知识和智慧的尊重。
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在就职演讲中曾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番话言明了大师的价值,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大师同样是精神和智慧的引领者。这样的引领也常常会超越身份和地域,直抵人心和灵魂。
麦克法兰是英国人,但这并不妨碍人们试图通过他亲近智慧,喜欢麦克法兰的人也未必都研究过他的专著,但只要我们知道这样一位令人尊敬的智者与深圳产生了碰撞和交集,就足以心生欢喜。这样一种喜爱本身,也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气质。
麦克法兰在接受采访时曾称赞:“二三十年后,世界看起来就该是深圳的样子。”而热爱知识的深圳人,也希望从这位学者身上感受到智慧的样子。(彭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