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深圳第一个“企业家日”。深圳,也成为全国首个设立“企业家日”的城市。
在“企业家日”期间,深圳将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建立企业家与市主要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对话交流机制,同时为企业家送政策、送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创新发展。
谈及深圳设立“企业家日”,一些企业家十分感慨。有人说,“‘深圳企业家日’就像国家的教师节一样,是属于一个行业的节日,是属于企业家的特殊日子,让所有的创业者有一份归宿、肯定以及信任,也有一份担当,让社会更多的人来关爱尊重企业家,也让更多人来鼓舞企业家”。
“企业家”这一概念由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在1800年首次提出,在英文中,“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两个词常常被互换。在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看来,企业家精神中最主要的是创新,他认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家在经济上的冒险行为。改革和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某种意义上,深圳的城市气质与企业家精神高度契合、相得益彰。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1987年,招商银行在蛇口成立,43岁的退伍军人任正非在蛇口创办了华为;1989年,张思民携妻子离开北京,创办了海王集团的前身深圳工贸公司;1990年,徐少春与女友一起南下深圳,3年后创办了金蝶;1995年,30岁出头的王传福则辞职创办了比亚迪……这些响当当的企业家,曾经怀揣着梦想南下打拼,在深圳这片热土上,成就了事业和自我,也成就了城市的发展。
早在2000年前,深圳蛇口就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地。近代,不少人把深圳作为跳板漂洋过海到南洋做生意,启蒙了商业意识。而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则进一步为南海之滨的深圳注入了敢闯敢冒、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诚如有学者所言: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移民文化的包容性是十分巨大的。同时,创新是很难用政策规划和激励出来的,混合成长和杂交,各种各样的行业跨界和人群分工不断交融,所以罗素说,“参差百态乃幸福之源”。
不久前,深圳企业家的代表之一任正非先生接受了中外媒体采访,表现得睿智而从容。任正非的核心观点是“开放与合作”,道理并不艰深,但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经贸形势下,对于这一理念的坚守,却正是“企业家精神”和“尊重商业文明”的体现。也正是因为有一大批像任正非一样的优秀企业家,“深圳奇迹”才会成为可能。
最近,新华社在一篇重磅文章中特意点赞了深圳“秒批”——这正是深圳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在去年初,深圳就出台了《深圳市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包括商事登记“三十证合一”、企业登记“秒批”等抓铁有痕的措施,赢得了点赞声一片。这些实实在在的措施,就是城市对企业家最大的支持和尊重。
清华大学教授钱颖一曾谈到:深圳是政府干预少、政府服务意识强的地方。深圳是践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先行者,如今也成为释放企业家精神和活力的先行者。“企业家日”的设立,正是深圳在“双区驱动”下,为弘扬企业家精神、创造更好营商环境的一次目光远大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