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地铁负荷排名出炉:“广深”强于“京沪”
南方网2019年11月18日讯 城市地下空间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开始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成为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和交通拥堵两大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在城市的地下空间穿梭,已成为中国大都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场景。在广州,2019年以来地铁的客流量屡创新高,最近一个月单日900万+已经成为了常态。
近日,《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2019》正式公布。广州、深圳地铁的日均客流量虽不及北京、上海,但负荷强度却分别高居第一和第二。值得注意的是,佛山在全国地铁负荷强度榜上排到了第八,这意味着广东在前十名里独占3个城市,广东人出行有多依赖地铁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地铁总里程世界第一,即将超过15个 G20国家的总和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2019》(下称:《报告》)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空间分会、南京慧龙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著。《报告》指出,中国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较欧美等发达国家起步晚,但目前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大国。“十三五”以来,中国新增地下空间建筑面积达到8.44亿平方米,其中,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和广东省超6000万平方米。2018年我国地下空间新增建筑面积约2.72亿平方米,其中,上海、天津、重庆、广州等城市近3年的年均增长超过500万平方米。
截至2018年底,中国大陆地区共32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不含轻轨、有轨电车),运营线路总长度5065.25千米。2018年,新开通运营里程为666.07公里,其中青岛新开通里程居全国之首;新增开通运营的城市仅一座——乌鲁木齐,运营里程26.5公里。
《报告》指出,近10年来,中国轨道交通建设速度迅猛,新开通城市数量为2010年的2.1倍,新增运营里程为2010年的2.87倍。中国运营总里程已经稳坐世界第一的宝座,即将超过其它15个 G20国家(拥有独立地铁系统)的总和。
优化地铁周边土地利用,广深表现领跑全国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亦将显著提升站域沿线土地价值,带来大规模人流、物流、商品流、信息流,并带动基础设施、生活服务、商务办公的集聚开发。近年来,轨道交通与周边土地利用不协同的问题日益凸显。
对此,《报告》特别提出了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空间耦合发展这一维度,通过对32个城市轨道站点辐射范围内,居住、商业、公服等用地对轨道站点的需求意愿、就业职位产生几率等因素进行测算,以此观察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空间契合程度。结果显示,“轨道交通站点覆盖率、轨道交通与城市整体关联度两个指标基本呈正相关。”
上海已成为中国地铁覆盖率最高的城市,接近80%,并超出第二名武汉近10个百分点,紧随其后的依次是是北京、南京、苏州、深圳、成都、广州。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广州两城市的站点覆盖率不如武汉、南京、北京等地,但轨道交通-城市空间契合度却位居全国前列,分别为第一名和第四名,说明这两座城市能够较好地优化利用地铁周边土地空间。
广州地铁日均客流量屡破千万,900万+已是新常态
截止2018年底,中国城市地铁平均日均客流量已高达181.09万人次,北京、上海突破千万大关。地铁负荷强度排行上,广州高居第一,其后分别为深圳、北京、西安、上海、沈阳、成都、佛山、杭州、哈尔滨。西安作为前五名中唯一的非一线城市,其地铁负荷强度已高于上海。前十名中,连同佛山,广东一共有3座城市上榜。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的常住人口为北京的67%,上海的60%,地铁运营里程也仅为北京的75%、上海的68%。但记者从最近官方公布的信息中发现,2019以来广州地铁在日均客流量上已经非常接近北京、上海,多次达到千万级别,10月至今900万+的单日客流更是成为了常态。
2019以来,广州地铁在单日客流方面高歌猛进,周五多次破千万,在中秋节前夕(9.12)和国庆节前夕(9.30)更是连续创下历史新高,冲到了1100万人次以上,分别为1113.13万人次和1113.38万人次。暑运客运总量也破了3亿,期间还实现一周连续3天破千万。在10.15到11.4的广交会期间,其中一个周六客流也首破千万。10月至今,则创下了连续29天900万+的新纪录。
据广州地铁集团分析,2019年以来客流屡创新高,是广州地铁线网建设不断提速,实现了区区通地铁,地铁交通枢纽作用不断增强,集聚和辐射功能不断提升的体现。更深层次看,是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活力、潜力和凝聚力的有力体现,也是广州市重视民生、加大民生基础设施投入的成果。
记者了解到,广州正在推动13条(段)、345公里线路的建设,完善线网结构,疏解核心区线路压力,持续提升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预计到2019年底,广州地铁运营里程将超过500公里,至2023年,运营规模将超过800公里。
【记者】谭超
图片来源:《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