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评论员姚龙华
深圳建设一流健康城市有了超豪华智囊团助阵!12月13日,深圳卫生健康院士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咨询会议举行,37位院士受邀担任深圳卫生健康院士咨询委员会委员。
健康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也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基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市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离开了健康就是一句空话。
医疗卫生健康事业是重要的社会民生事业,深圳虽然基础薄弱、起步较晚,但却开足马力、铆足后劲。早在1992年,深圳便成为首批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的城市。从2000年开始,深圳市卫生健康部门就把健康城市建设纳入到全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长期规划。
2014年9月,深圳启动“三名工程”,即面向全球引进名医、名医院、名诊所,以提高整体医疗水平。截至今年11月,全市共引进“三名工程”高层次医学团队245个,其中团队带头人符合深圳市杰出人才认定标准的共有76位,包括全国两院院士58位。在“三名工程”的带动下,深圳高水平医院建设、医学重点学科发展驶入“快车道”,一大批前沿医疗技术纷纷落地,看大病的水平快速提升。深圳市民看疑难重症不用再一味往北上广跑,不出城就能看到好专家,还有不少患者专程从市外、省外甚至国外来深圳就医。
在医改方面,深圳近年来的表现尤为抢眼。2010年,新医改启动第二年,深圳作为广东省唯一的代表入选首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2016年,国家公布35项医改重大典型经验,广东揽下其中七分之一,深圳独中四元;2017年,全国医联体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深圳举行,“罗湖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2018年,“罗湖模式”被世界卫生组织推向全球,为破解世界级医改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当前,深圳医疗卫生健康事业正处在快速上升期,但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匹配,跟城市发展定位与市民期待还有不小距离。特别是优质资源依然短缺,在临床技术水平、医教研协同发展和医学科技创新等方面,相比其他一线城市仍存在较大差距。
差距本身就是一剂提神醒脑的“猛药”。深圳有条件也有能力把短板拉长,为未来发展拓展空间、增强后劲。深圳卫生健康院士咨询委员会的成立,是一个重大契机,也是一个重要依托。
日前,中国健康城市蓝皮书——《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9)》发布。《报告》指出,当前健康城市建设中存在机制保障以及知识储备方面的难点问题,要建立“研究—实践—政策”三位一体的健康城市规划,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支撑,开展空间尺度的规划设计循证实践,并推进针对城市规划方案的健康影响评价。
深圳卫生健康院士咨询委员会的成立,恰恰可以为健康深圳建设中存在的机制保障与知识储备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在具体工作上,深圳卫生健康院士咨询委员会受市医改领导小组、市政府委托,对深圳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健康深圳建设重大发展规划、重要文件等提供咨询论证意见;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健康深圳建设重大需求、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重大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提出咨询意见;研究分析国(境)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健康城市建设做法和经验教训,为深圳借鉴国际经验提出意见建议;对健康深圳科技专项布局、重点专项设置提出咨询意见等。
有了超豪华智囊团助阵,健康深圳建设必将加速找到正解。深圳卫生健康院士咨询委员会37名委员,均从全市“三名工程”高层次医学团队带头人中遴选,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4人,阵容不可谓不强大。院士专家充分发挥站位高、视野宽、专业精的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积极参与咨询活动和课题研究,提出更多富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创造性的对策建议,在建立健康“守门人”制度、推动公共卫生高质量发展、智慧健康服务、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医学科技创新发展以及深化国际医疗合作上多多出招出力,切实发挥好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将为加速打造健康深圳提供有力支撑。
在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基本语境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大背景下,深圳医疗卫生健康事业要再发力、再攀高,加快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民生幸福标杆。要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标国内外最高最好最优,坚持一手抓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一手抓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努力把深圳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医疗高地,让市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