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胡润研究院首次发布《2019胡润中国500强民营企业》榜单,对中国民营企业最强阵营进行了一次大扫描。
榜单列出中国500强本土民营企业,并按照企业市值或估值进行排名。阿里巴巴、腾讯和平安保险分别以3.8万亿元、2.9万亿元和1.5万亿元市值排名前三位,华为以1.2万亿元估值位列第四位。民企上市公司市值按照2019年11月29日的收盘价计算,非上市公司估值参考同行业上市公司进行估算。
民企500强的上榜门槛为140亿元,上榜企业总市值36万亿元,相当于中国GDP的四成,平均市值710亿元;前10名门槛更是从10年前的540亿元上涨六倍至3600亿元。这些数据既表明了民营企业与中国经济的共同成长,也说明了发展民营经济、释放民间活力至关重要。
在这份榜单中深圳成绩亮眼,包揽了从第二到第四名,共有63家企业上榜,展现出深圳民营企业的实力与活力。然而,这份榜单也给深圳提了个醒,深圳应对一些赞美之辞保持警醒了,尤其是对那句流行已久的说法——“国企看北京、外企看上海、民企看深圳”。
其实,这份榜单也表明深圳的优势并不明显。以数量论,北京排名第一,有101家企业上榜;上海第二,有67家企业上榜,数量均超过深圳。以实力论,阿里巴巴的市值排名超过腾讯近万亿元,而且还分拆出另一家民企500强企业——价值1万亿元、排名第五的蚂蚁金服。
过去,京沪深三地在资源拥有、营商环境、市场化程度和城市特质上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分别有利于不同性质的企业发展。深圳则因政府的良性引导、优秀的营商环境和敢于创新的城市基因,使得民企迅速发展壮大,从而赢得了美名。
然而,随着中国日益开放以及区域间竞争加强,如今没有哪座城市不注重对民企的培育发展和对营商环境的改善与打造,并且像深圳一样越来越向国际标准靠拢,深圳不再独具优势。
世界银行去年10月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就是一个旁证。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排名跃居全球第31位,连续两年被评选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该报告对中国的排名是以上海和北京作为样本城市,也间接表明这两个城市的营商环境实力,这两个城市民企上榜数量位居前两位也就不令人奇怪了。
深圳的企业九成以上是民企,“双区”建设新使命需要深圳以更高质量发展,需要民企持续发力。深圳必须自我加压,以更优的服务和更低的综合营商成本,为民企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
本报评论员 胡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