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9日,王佑贵(前排左四)在保利剧院。
▲年轻时的王佑贵喜欢吹笛子,这也为他敲开了湖师大的大门。
▲2018年10月17日,王佑贵在深圳音乐厅。
原标题:王佑贵:用音乐记录深圳改革开放的故事
深圳晚报2020年1月23日讯 在深圳奋斗的这十年,我触摸着这座城市的脉搏,感受它强大的生命力,不断汲取这片创作土壤中的养分,我的作品几乎都是在深圳创作出来的。正是深圳这片土地上不断涌现的新事物赋予我创作的灵感,深圳是我最好的创作基地,我将永远保持着对这片热土的感激之情。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还会在深圳捕捉灵感,发挥余热,相信会有更好的作品出来。
王佑贵
1949年出生于湖南宜章。中国东方歌舞团一级作曲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七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连续五年摘取央视MTV大赛金奖,《闲》获美国阿卡德米亚最佳意境奖,《清凉》获美国阿卡德米亚“无伴奏合唱类”最佳歌曲奖。曾出专著《王佑贵教你写词作曲》一部,多乐章交响组曲五部、电视剧集百余集,有三部电视剧分获飞天奖、金鹰奖。
口述时间
2020年1月10日
口述地点
福田区建科大楼旁
王佑贵工作室
本期采写
深圳晚报记者唐文隽
实习生余快
罗嘉慧
壹
我坚信自己的能力是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无论遇到多少阻碍,我也坚持走下去,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父母的歌声在我心中播种音乐的种子
我的家乡在今天的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迳口村,在粤北和湘南的界河边上。从小,我便听老人们讲述村里的革命历史:当年日本军队攻到我们村庄时,村里的男人每人手持一把枪,共同对抗敌人,保住了村庄。历史造就了村里男人的彪悍性格,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我也受了些影响,性格比较要强。
父母亲的歌声则带给了我柔软的一面。母亲是客家人,会唱很多乡间俚歌,我常常听到河边、菜园里、厨房里传来母亲的歌声,我跟着母亲哼唱,学了不少歌曲。母亲的歌,有的欢快跳跃,有的哀怨忧伤,有的轻盈飘逸如柳絮飞舞,有的激情澎湃似山洪奔腾。童年时代的我,就是从母亲的歌声里分辨出情感色彩的。父亲的凳板戏也唱得好,还会吹唢呐,农忙的时候,他们下地干活,农闲的时候,他们就到外面去唱戏,还能挣一些钱。在这样的熏陶下,音乐的种子已深深植根在我心中。
上学之后,从家到学校要走30公里的山路,我就揣着一根竹笛,路上休息的时候吹。没想到,就是这根笛子为我敲开了音乐之门,我从此走上音乐的道路。
我15岁那年,县文工团招生,我凭借娴熟的吹笛技巧和动听的笛声打动了招考老师,从此成了县文工团的专业演奏员。文工团解散后,我回到村子里,但对演奏依旧念念不忘,不干农活的时候,总要吹上几曲,心里才舒坦。
几经周折,考入湖师大
1973年的某一天,我听说湖南师范大学(当时名为湖南师范学院)的周家澧老师来宜章找我,当时湖师大正在全省招民族吹管乐学生。但那天我刚好不在家,等我急忙赶回去时,周老师已经离开宜章去郴州了。于是我一路追到郴州,找到周老师。周老师听了我的竹笛演奏后,特准我参加文化考试,我就这样进入湖南师范大学,开始自己的求学之路。
在大学的学习充分发展了我的艺术专长,毕业后,学校再次为我破格,让我留校任教。这两次破格让我拥有学习专业音乐知识的机会,我也更加坚定自己要走音乐创作的道路。
学艺没有止境,我希望自己的艺术修养能上升到更高的水平。1982年,我进入武汉音乐学院进修,1986年我作为旁听生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虽然我只是个旁听生,但我严于律己,非常努力充实自己。1988年我又转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深造,可以说,我之后的音乐成就离不开这一路的积累。
在进修的这些年间,我认识了许多同学,也见到一些在音乐行业内颇有名气的人。通过他们,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坚信自己的能力是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无论遇到多少阻碍,我也要坚持走下去。
贰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句歌词不一定是喜悦的,也可能是哀伤的。在这种复杂的、多重的情感中,我创作出了这首歌。
来深之后,专心于创作
1989年,我收到朋友田地来信,信中描述的深圳朝气蓬勃,非常吸引我。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有目共睹,我心想,我要到深圳闯一闯。
要在一座陌生的城市扎下根来非常困难。刚来深圳时,我租不起房,有时和好几个人挤在一个房间里睡,床上什么都没有,几张报纸往身上一盖,一个晚上就这样挨过去了。有时就在办公室、会议室凑合着睡。最难的时候,我上了公共汽车都掏不出钱,只得下车走路。在这么艰难的境况下,我没有选择去歌舞厅当草根歌手,我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捕捉灵感,专心于创作。
来深圳第一年,我就创作了《深圳湾情歌》。当时的深圳湾水质环境还不是太好,但在艺术家眼中却是美丽且充满着希望的。很多人说我写得最好的作品是《深圳湾情歌》,因为这首歌最讲究作曲技法。回看歌词,《深圳湾情歌》更像是描述现在的深圳湾。迷人的港湾、美丽的海岸,吸引着无数有理想、有志向的人来到这个城市。
时任广东省东深供水局副局长的叶旭全听了《深圳湾情歌》这首歌很是喜欢,便邀请我写一首歌。于是我为他们写了《多情东江水》,他们听了非常满意,直接将我招入麾下,并成立一家深圳市东深文化公司,任命我为该公司董事长。在公司里,我们举办各类文艺活动,包括拍MV、邀请歌舞团来演出等。尽管如此,闲余时间,我依然在创作,我天生有股不服输的劲儿,认准了创作这一条路,就要一直走下去。
复杂的感情成为创作源泉
1993年,我写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曲子。在199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经歌唱家一唱而传遍大江南北。我曾收到过近千封人民教师的来信。一对教师夫妻在信中写道,他们是相抱痛哭着听完这首歌的。他们本已到海南,不打算再在山区教书了,但听了这首歌,他们又踏上了重返教坛的路程。
这首歌的创作心境与我的成长有关。幼时,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打爆米花的师傅。童年时,村里有位打爆米花的师傅,他总是坐在小板凳上,往机器里撒一把苞谷和米,摇几下,半箩筐的爆米花就像变魔术一样一个个蹦出来。我们这些小朋友很喜欢围着他转,他等爆米花开的时候会故意漏一道口子,爆米花通过这道口子哗啦啦地掉下来,我们就满地捡着吃。那时我觉得这份工作真是棒极了,以后长大我要成为他。
读书以后,我的想法逐渐发生改变。在大学里,我遇到了非常好的老师,这让我萌生做一名教师的想法。大学毕业后,我有幸留校任教,但真正成为教师才体会到其中的不易和艰辛,也感觉自己的性格不合适做教师,离开教师岗位的我像是半路逃跑一样,满怀愧疚之情。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句歌词不一定是喜悦的,也可能是哀伤的。在这种复杂的、多重的情感中,我创作出了这首歌。
叁
《春天的故事》娓娓道来,真情流露。
将春天的故事娓娓道来
1992年春,小平同志南方讲话。当时,媒体刊发了一篇长篇纪实报道《东方风来满眼春》,此时看到了中国希望的我,察觉到一个激动人心的新的伟大历史转折时刻到来了。
1993年,《春天的故事》歌词发表在《深圳特区报》副刊上,随后,词作者先后两次将歌词复印出来送给我。我跟他说,词写得很好,可就是语言格式很难用音乐来表达。直到词作者第三次把这份歌词复印送给我,我用湖南话反复朗诵着歌词,在这过程中才得到灵感。
正是这样的吟唱,奠定了《春天的故事》的总基调,娓娓道来,真情流露。这也归功于我以前的学习。
后来我觉得乐段之间还应唱点什么但又没有词,这不仅是一首赞颂伟人的歌,当有着史诗般的气势。日思夜想,一直没有突破,突然有一天凌晨,我醒来,瞬间想起中国传统戏曲中表现大人物的场面,都有个鸣锣开道的氛围,我觉得可以借鉴这种手法,立刻跑去找词作者,说要加合唱段,要他填词。睡眼朦胧的词作者说没词了。我一拍脑门:“那就用歌名吧。”于是就有了恢弘激扬的赞歌式的合唱前奏与间奏。
《春天的故事》写的是改革开放,要赋予音乐强烈的动感,才能让老百姓感受到我们改革开放是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我们充分利用好艺术的通感,让老百姓在聆听过程中能产生视觉形象。歌曲将邓小平个人的音乐形象、老百姓讲故事的音乐形象、人民大众颂扬伟人的音乐形象结合在一起,达到艺术的完美统一。
一波三折
《春天的故事》终落地
那一年,《春天的故事》参加了广东省青春歌曲大赛,但在深圳分赛区的初选中落选了。于是词作者将《春天的故事》由原先的三段歌词改成两段,7分钟的歌曲精简为5分钟。此外,原歌词中“啊,深圳,深圳,你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被改为“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将原歌词“神话般崛起一座城”改为“神话般崛起座座城”。
之后,我们把二度创作后的歌曲直接交到了广东青春歌曲创作大赛评委会,而恰恰这个温馨生动的比喻却引来了争议。评委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多数评委认为,这是一首政治题材歌曲,唱的是改革开放,是国家领导人,用“画了一个圈”和“一位老人”这样通俗的语句来写,不够严肃,不能选用。但另有两位评委却坚持认为,群众歌曲正是需要这种通俗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写法,需要清新贴切、充满深情的比喻,这首歌写出了人民对改革开放的拥护和对小平同志的崇敬,是真正的百姓心声。在两位评委的据理力争之下,其他评委也转变了看法,最后这首曾经初赛就被淘汰的歌曲在此次大赛中被评为金奖。
1994年10月,音乐电视片《春天的故事》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一炮而红,12月又在中央电视台第二届音乐电视大赛中荣获金奖,一时间传唱大江南北。后来,这首歌成为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主题歌,获得了1995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6年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和“20世纪90年代最受群众欢迎的影视歌曲金奖”等奖项,成为获得国家奖项最多的金曲之一。
肆
在深圳奋斗的这十年,我触摸着这座城市的脉搏,感受它强大的生命力,不断汲取这篇创作土壤中的养分,我优秀的作品几乎都是在深圳创作出来的。
深圳是我最好的创作基地
2000年,国家歌舞团(现改为“中国东方歌舞团”)向我发出了邀请。因为我曾在北京求学,感受过北漂的艰辛,在最难的时候,我曾对自己发誓,我以后一定要有所成就,当那天来临时,我要回到北京,了却我当年的心愿。所以当我接收到了这个邀请时,思虑之下,我接受了它,回到北京。
尽管后来我去了北京,但我对深圳感情至深。我现在还会经常回来深圳,深圳市为我建立了一个工作室,平日里我也会受单位或者一些活动方邀请,回来参加活动。
在深圳奋斗的这十年,我触摸着这座城市的脉搏,感受它强大的生命力,不断汲取这篇创作土壤中的养分,我优秀的作品几乎都是在深圳创作出来的。比如《秋天的诉说》《桃花依旧笑春风》等。其中1995年创作的《我属于中国》一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中,与《春天的故事》一同在天安门广场响起。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成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在科技创新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一批批商业巨擘崛起,创造出举世瞩目的成绩。在这种追求锐意创新的氛围中,我创作了《深商之歌》,刻画深商样貌,弘扬深商精神。最近,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我还创作了《热土》一歌。
2020年1月15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不断建设,我心生灵感,创作了《粤港澳》这首歌曲,第一段回望历史立足现在,写敢为人先的特区故事和深圳精神;第二段面向未来,写携手共进和开拓创新的大湾区抱负和境界;副歌是歌曲的高潮,以“梦在远方,明天更好!创新示范,中国骄傲!”的简洁词句,通过歌唱演员的领唱和集体合唱,反复吟唱,高潮迭起,展现粤港澳的宏大气派。
正是深圳这片土地上不断涌现的新事物赋予我创作的灵感,深圳是我最好的创作基地,我将永远保持着对这片热土的感激之情。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还会在深圳继续捕捉灵感,发挥余热,相信会有更好的作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