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A股开市了,部分企业也复工了。虽说这场全民总动员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还远未到结束时,但强大的物质基础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障,企业生产和社会运行的逐步恢复,才能为战胜疫情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撑。
我们呼吁那些返回劳动岗位的人更要做好自我防控,更呼吁全社会都来想想,怎样才能变被动防控为主动作为?研发新型疫苗需要时间,治愈病患、消除隐患也需要时间,一方面我们仍须严加防控、阻止疫情蔓延,但也不能一味靠等,主动争取更大的作为空间,就能尽量缩小疫情对全社会的影响,争取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事实上,一些好经验、好办法已经涌现。据本报报道,福田区通过开设“健康驿站”,迅速把来自疫情发生地的密切接触者集中起来,在切断传染源上取得显著成效,首家“健康驿站”中有3名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隔离者已经被紧急送医。这个做法也与朱征夫等6名全国政协委员的提案建议不谋而合,奋战在疫情一线的中南医院张笑春教授也呼吁用集中隔离替代居家观察。这个办法相当于把潜在感染源压缩在更小范围,并将得到更为专业的监测与指导,既节约了资源也提高了效率,让整个社会不被疫情完全绑架,从而走上正常运行的轨道。
不只是防控措施可以创新,很多领域都应该因时而变,一些政务服务开始了行动。深圳市交警局虽然暂停部分窗口业务,但将31项业务转为网上办理,减少群众跑腿感染风险;2月1日,“海关旅客指尖服务”线上健康申报在深圳口岸迅速推广落地,入境旅客可使用微信小程序提前进行健康情况申明,从扫码、验核到放行,平均耗时不足5秒。相信这些被疫情“逼”出来的好措施日后会成为常态化措施。
疫情对很多行业将造成影响,在这种极端环境下,服务好公众就是在履行社会责任。本报旗下的读创APP就不断升级查询服务,不仅可以同程查询,还可以查询确诊患者住在哪些小区、到过什么地方等等,受到用户高度欢迎;一些互联网企业紧急上线各种在线课程,确保学生们可以“停课不停学”;企业微信新增了上课、开会、问诊等六大功能,外卖平台则相继推出无接触配送、骑手健康检测等诸多安全送餐服务……而服务质量的提升最终也将有利于企业渡过危机。
识时务者也往往是转危为机者。17年前的非典疫情中,阿里员工被全员隔离,马云却从中看到了在线零售商机推出了淘宝网,刘强东也因为实体店没有了生意而上线了网上商城。事实上,意外与灾难总是伴随着人类,眼前的疫情也只是其中一例。各行各业都应该振奋精神、主动作为、群策群力,不断完善提升,如此,才不负我们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本报评论员 胡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