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

超大城市应急治理的“深圳探索”

条评论立即评论

超大城市应急治理的“深圳探索”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现在仍然是“城能入、家能进”,无数工作人员和科技手段筑成的一道道铜墙铁壁正在全力保护这座城市。

2月10日,深圳节后复工第一天,当日全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7例,累计报告375例。横向看这组数字,在湖北以外的大中城市中排名靠前,反映出这个全国最大的移民城市疫情防控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纵向看这组数字,6日新增20例、7日新增17例、8日新增13例、9日新增4例,深圳能够在返程高峰逐步临近的背景下稳步降低新增病例实属不易。而且,虽然累计报告375例,但正在接受住院治疗的只有319例,因为已有56名确诊患者出院,至今尚无死亡病例。

面对汹涌来袭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深圳,按照全国全省全市“一盘棋”的要求,严格落实上下联动、左右协同、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外严防输入、内严防扩散、坚决严防再输出,为超大城市应急治理作出了有益的“深圳探索”。

“入城第一关”——科学防控

深圳现在仍然是“城能入、家能进”,无数工作人员和科技手段筑成的一道道铜墙铁壁正在全力保护这座城市。

2月10日晚10点多,记者驱车来到京港澳高速深圳南头出入口。进城的车辆不多,但由交警、卫生防疫部门和基层街道组成的联合检疫点仍是严阵以待。由于已经在“i深圳”App上就车辆和司乘人员信息进行过事先申报,所以只需经过测量体温、查看身份证件以及核对申报信息的二维码就轻松过关,全过程不到一分钟。

据估算,春节假期结束之后将有1200多万人陆续返回深圳。如何做到科学防控、有序应对呢?深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在1月25日大年初一就印发了春运返程高峰期间疫情防控专项工作方案,提出要通过科学预判,提前谋划,做到战略前移,心中有数,有条不紊,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例输入和传播风险的工作目标,以及充实交通检疫力量,加大排查力度等18条具体工作措施。担任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总指挥的市委书记王伟中到一线检查,每次都会首先来到高速出入口。

按照人防、技防、制度防“三防合一”的工作机制,深圳组织精干力量在入城的各关口严防死守,不阻断一条路但也不漏查一辆车、不漏测一个人;在机场和车站等人流量大的场所安装红外人体温度快速筛检仪,避免因为排队测体温而形成人群聚集,公路返深网上提前申报则避免了检疫点的拥堵;而把工作做在更前面的是引导各单位延时、错峰复工,深圳一方面对各类企业复工实行严格的报备制度,另一方面又出台了全套帮助企业共渡难关的措施,让企业自愿、安心地推迟复工,而对那些实在需要返深的市民或来深的人员,指挥部在2月2日就发出3份告知书,其中一份是专门给深圳市民、一份是专门给来深人员,细心指导他们该做什么、注意什么。

“公布每一例”——透明防控

1月20日,不少深圳市民起床后看到了国家卫健委确认广东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就在深圳的消息。患者是谁?家住在哪里?最近去过哪里?一时间,乌云笼罩、人人自危。如何消除民众恐慌,让全社会理性应对疫情、防控病毒?深圳意识到,“透明公开是最强的定心丸”。1月20日当天,深圳市卫健委就发布了首例确诊病例的轨迹、症状、收治医院等信息,同时告知公众,政府正采取的系列防控措施以及专家对市民个人防护的指引。

1月24日起,深圳公布累计确诊的15个病例的详情,包括年龄和籍贯等情况。深圳卫健委官微的文章一发出,阅读量瞬间就上10万+,不少网友留言要求通报小区名字。

1月30日,在不泄露病人隐私的前提下,深圳在全国率先公布了第一批共31个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发病期间曾活动过的小区或场所。

1月31日,深圳继续公布了新冠肺炎患者曾在出现病症期间逗留过的82个场所。并宣布从2月1日开始,每天下午2点公布前一天确诊病人逗留过的小区或场所,形成制度。当然,发布内容同时也会明确这些场所均已完成消杀,确诊人员已送至定点医院接受治疗,密切接触者也已集中隔离,并呼吁公众不要对公布场所“歧视”,保护场所的合法权益。

如今,深圳300多个确诊病例都有固定序号,除了各自的基本信息,每个病例之间的亲属或接触关系也都有详细说明,曾经有网友自发绘制了确诊病例关系图,让人一目了然就看清楚这些病例中哪些是一家人、哪些是在聚会中感染的。

深圳市卫健委宣教处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深圳在信息发布工作上有很大突破,首先是努力争取到副省级城市发布病例个案的许可,而公布到小区名字则是内地公共卫生史上的一次突破,可谓走在了现行法律的前面。该负责人表示,这一方面是落实上级群防群控的要求,回应广大市民的诉求,满足市民知情权,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公开透明的疫情信息督促物业、小区等相关部门“动起来”。

“最后一公里”——联合防控

作为我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超高层建筑、城中村等人口密集的区域遍布深圳。随着“返工潮”的来临,如何守住位于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的社区小区呢?2月7日,深圳出台“史上最严”的社区联防联控措施,包括全市社区小区100%实行围合封闭式管理,所有小区、城中村出入口处一律设立检查登记卡、出现确诊病例的住宅楼单元一律实行14天的硬隔离等19条措施,开始了方方面面的“精准施策”,筑牢防疫之墙。

“还没进深圳,就已经收到了来自社区的公开信。”家住宝安区西乡街道的李先生在回深圳的路上,就收到了社区写给居民的一封信,并根据信里详细的注意事项和要求填写申报了自己的信息。“人人都申报,防控就更加有谱了。”李先生说,这项制度让大家更安心了。

“您今天的体温量了吗?请发个视频给我,明天社康医生也会上门去看下您的情况。”在宝安区上寮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镇浪通过微信监测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的情况。如今,深圳的各个社区都建立起了这种网格化排查办法,把发热病人、密切接触者和有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人员找全找准管好,严把源头防控关口;并在防控链条中遵循“非接触式服务”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接触。

相对于普通小区,多出口、高密度的城中村面临着更大的管理难度。因此,除了100%围合封闭式管理,深圳还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出租屋业主各方联动形成合力,以最大力量投身到防控工作中来。

返深人数每一天都在上升,复工企业每一天都在增加,防控任务每一天都在加重。深圳所经受的考验仍在继续,这里的干部群众没有一丝侥幸心理,知难而不畏难,决心继续战斗下去。(光明日报记者 严圣禾 党文婷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