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

这些在疫情中带来温暖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条评论立即评论

这些在疫情中带来温暖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病毒来袭,谁不想躲在家中避难;疫情之下,谁不愿陪伴家人身旁。然而,困境之中,总有一些人为了他人挺身而出,逆行而上,用自己的一片真心,温暖了疫情下的深圳。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月13日讯(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 邱嘉熙 通讯员 黄文怡) 病毒来袭,谁不想躲在家中避难;疫情之下,谁不愿陪伴家人身旁。然而,困境之中,总有一些人为了他人挺身而出,逆行而上,用自己的一片真心,温暖了疫情下的深圳。

这些在疫情中带来温暖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让这些口罩发挥最大的价值。”

邓育芳将家中备用的口罩捐赠了出来

来自龙岗区南岭村的邓育芳,是不少租户的房东,也是值守在南岭南路党员先锋岗的一名村民志愿者。连续十多天,她每天在村口站立整整7个小时,不停为出入居民测量体温、询问来源地、查验申报二维码、引导注册。

“有一个环卫工人每天都从这个口经过,我留意到她戴的口罩前两天都还好,但今天就发现口罩已经明显是重复使用多次,旧到不行,勉强戴着。我跟她说,阿姨,我给你两个口罩吧。她连忙说我现在这个可以洗的,我会戴上的。”讲起这个场景,邓育芳瞬间红了眼眶,“当时的感觉就是很心疼。阿姨担心的是我们说她不戴口罩,但她自己是买不到的,只能勉强用着。平常最普通的一个一次性口罩,让他们这么难。”

于是,邓育芳将疫情刚开始就囤下的100个口罩捐了出来,赠送给14位环卫工人和其他有需要的居民。“不为什么,就想让这些口罩能帮到最有需要的人,发挥最大的价值。”

在这些天共同值守的“战友”眼中,邓育芳细心、“有爱”,把居民当家里人一样来看待。正是这种细心,让邓育芳留意到了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把口罩交到环卫工人手中后,邓育芳恢复了往常的开朗,走向卡口排队等候查验的车流旁,继续她的志愿工作。(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王海婷通讯员史维)

“为了社区,我们要守好这个岗。”

志愿者罗秀兰冒雨坚守在岗位上

“他六点下班,马上就要来接班了。”2月12日下午5点50分,村民志愿者罗秀兰在南岭南路出入口站好自己今天最后的岗。再过10几分钟,她的丈夫李君海就会来到同样的岗位,一直值守到9点。

南岭南路岗亭是南岭村社区最大的出入口,人流、车流量大,随着近几日工厂企业开始陆续复工,每天出入的返深居民和车辆都络绎不绝。罗秀兰和李君海从2月3日开始,就“错时”守在这个岗位上。“现在返程的人越来越多,岗亭晚上也要有志愿者。”李君海说,他白天工作没有时间,就报名参加晚上的值守。

“我们要守好这个岗。”罗秀兰说,“为了我们的社区,排查、申报越完善,我们的防控就更有力,更安全。”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王海婷通讯员史维)

“希望疫情早日过去,社区恢复活力。”

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海乐社区志愿者吴丽

吴丽是宝安区新安街道海乐社区一名社工,同时也是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健康U站站长,自2011年起已参与志愿服务近10年,大家都亲切地喊她“丽姐”。今年春节,她们全家没有回老家湖南过年,而她也选择站到了社区防疫一线。

海乐社区常住人口为3万8千人,外来人占了近70%,这也成为海乐社区此次防疫工作中关注的重点。按要求,所有来自湖北或途径湖北的返深人员须居家隔离14天,志愿者们就成为了他们的“生活小助手”。“我们每天都会打电话询问他们的健康状况。”吴丽表示,“如果隔离的住户有物资需求,比如肉菜、口罩,我们也会帮忙购买,再由专人配送到他家里。”防疫志愿者们每天从上午9点工作至下午6点,既要统计社区人员流动情况、巡查社区防疫工作、宣传防疫知识、发布辟谣信息,还要协调居民生活用品及医护物资,每天忙得团团转。

“虽然说疫情很可怕,但也因为它,邻里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遇到问题很多人都会主动伸出援手,非常暖心。”吴丽说,“我很荣幸能作为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为街坊出力,希望疫情早日过去,社区恢复往日的活力。”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吴梓欣)

“我是一名党员,就要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社工在忙碌地收集信息

刘霁莹是龙华区清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社工,也是一名中共党员。清湖社区花半里小区4栋因发现新冠肺炎初筛阳性患者被居家隔离,她带领社区5名社工每天分2次线上收集该栋楼182户近800人的物资信息,每天上、下午定点为居家隔离的居民提供“菜篮子”服务及快递配送服务,保障其食品及生活物资的正常供应。

同时,刘霁莹还积极参与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组织的线上援助武汉志愿活动,为武汉“塔子湖街道居家隔离后援团”轻症居家隔离患者及家属提供个案管理服务,并将工作经验复制推动到龙华街道清湖社区,组建“社工+心理/医务”线上联合服务小组开展“抗击疫情,暖心相伴”线上咨询服务,为新型肺炎疑似患者、居家隔离者,提供自救指导、情绪疏导、陪伴支持等在线服务。

她说:“我是一名党员,就要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陶倩通讯员杨文红陈文倩)

“党员在有需要时必须要上!”

76岁老党员王树勋主动请缨上一线

在龙岗区吉华街道三联村村口的党员先锋岗,76岁的老党员、玉雕师王树勋身穿义工服、手持体温计,一丝不苟地为进出村里的人测量体温。王树勋年前不慎扭伤了脚,正在家休养。但是一听说社区需要志愿者,他就第一个站了出来。“党员在有需要时必须要上!能够在国家需要我时挺身而出,是我的荣耀!”

在三联,像王树勋这样的勇赴防疫一线的志愿者,还有100多名。三联村素来有“玉都”的美誉,这里有约800家的玉石小经营点,玉石从业人员达5000人,在三联从事玉石生意的人来自五湖四海,人员流动频繁。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们轮流值班,对进出村的人员进行严密排查检测。

此外,三联村还是303、308、381三路大巴车的终点站。车一进站,志愿者们就拿着测温仪上车,对乘客一一检测体温。公交车不下班,他们决不退岗,他们用自己的坚守,组成了对抗病毒的第一道防线。(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李云云)

“我还年轻,我可以坚持。”

巾帼志愿者组成了防疫阵线上最美的风景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从大年初二开始,龙华区同德社区的巾帼志愿者陈国如就一直奋战在防疫的最前线。因为工作需要,她总是天未亮就到岗。尽管在岗位上有时候换班的工作人员已经到位,但她还是会说“现在是人员流动最密集的时段,正需要更多检测人员,我还可以坚持。”

随着返深人流增加,志愿者的工作也越来越繁重。在连续多日的忙碌后,陈国如突感身体不适在家中晕倒。医生嘱咐陈国如要好好休息,她却笑着说“没事,我还年轻,今晚好好休息一个晚上,明天我又可以继续工作啦。”第二天,陈国如头上包着纱布,又准时出现在了工作岗位上。

在同德社区,还有许多位像陈国如这样的巾帼志愿者,她们以自己柔弱的肩膀,默默扛起了岗位职责,组成了防疫一线上最美丽的风景。(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黄琬婷通讯员刘少娜)

“他们安全,我才能放心。”

曾淦星(左)指引居民登记信息

来自光明区玉塘街道玉律社区义工队队长曾淦星是防控战线上的一名“老兵”。2003年“非典”爆发时,曾淦星就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冲到防疫第一线。时隔17年,这位“老兵”在疫情防控指令下达的第一时间再次主动请缨,带领社区志愿者并肩走在抗击疫情的路上。“2003年的非典我们都胜利了,我们这次也一定可以胜利!”

在防控一线,他“铁面无私”,遇车拦车、遇人拦人,认真规劝居民佩戴口罩、耐心询问近期行踪及健康状况……面对不愿意配合检查的群众,他也耐心劝导,讲述疫情的严重性,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尽全力保护社区的居民人身安全。“他们安全,我才能放心”。曾淦星说。(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陈圆圆通讯员吴芝楠)

“练武之人,身体强壮,抵抗力强,让我来!”

曾先生一家“团聚”在工作岗位上

曾先生是坪山区坪环社区大万居民小组的居民。这个春节,他一家三口都奔波在防疫的战场上。他的妻子张女士,是一名基层党员,也是大万居民小组的妇女组长,从春节开始就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主要负责居民管理服务、后勤保障和数据统计工作。他的儿子曾豪杰则是一名社工,由于大万居民小组实行围合封闭、出入证管理,居民需要签承诺书之后才能办理出入证。很多本地的老人不识字,也不会讲普通话,曾豪杰就用本土语言客家话给老人们做解释。有些老人不方便办理的,曾豪杰还会上门帮助老人办理。

看到妻子和儿子都在为抗击疫情做贡献,曾先生也坐不住了,主动要求成为防控检疫点志愿者。“练武之人,身体强壮,抵抗力强,让我来!”除了每天为出入居民做检测、宣传防控措施,曾先生还会利用早起的时间,冒着清晨的寒风,在街头巷尾检查张贴的防疫海报是否完整、防疫设施是否到位。“从春节到现在,我们一家人大多是在工作中团聚的。”

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当志愿者。深圳拥有175万注册志愿者,是名符其实的“志愿者之城”。在疫情来临之时,许许多多的朴实又善良的人们也争相站在了志愿服务的前列,用“红马甲”为守护这个城市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些力量的温暖下,,明媚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李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