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戎晓函穿好防护服,准备进舱工作,6小时后出舱,鼻梁和颧骨的皮肤已有红红的压痕。
组图:戎晓函穿好防护服,准备进舱工作,6小时后出舱,鼻梁和颧骨的皮肤已有红红的压痕。
原标题:
深圳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市中医院主管护师戎晓函:
如果每片雪花可以承载一个愿望,我希望是病毒快快消失!
14日,深圳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深圳市中医院主管护师戎晓函在接到入舱通知后,进驻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工作。“有点小激动,终于可以去为患者服务了。”戎晓函在自己的抗疫日记上写道。她说,当天武汉下起了雪,白茫茫的一片,特别漂亮。“如果每一片雪花可以承载一个愿望,我希望对每一片雪花许上同一个愿望:新型冠状病毒快快消失,患者们快快好起来。”
戎晓函日记 2月15日周六雨夹雪
抵达武汉后,宛如自我隔离地在宿舍呆了5日,每天练习穿脱防护服,终于在2月13日晚11点多接到了入舱通知:我们将于14日中午进驻武汉客厅东西湖方舱医院C舱B区。接到通知后有点小激动,感觉终于可以去为患者们服务了。
第一次入舱的时间是13:00-19:00,我们必须在11:30出发。赶不上用午餐了,我们吃了自己带来的压缩饼干,也不敢喝水。说实话,第一次吃压缩饼干,硬是硬了点,竟然有点酸奶的味道。
为了上班,我们要做什么准备呢?首先是穿上神奇的成人纸尿裤(没想到自己年纪轻轻就穿上了纸尿裤)。为了固定口罩防止松脱,我还给自己扎了两个马尾。这样做还可以防止口罩两侧的绳子压到耳朵。后来,事实证明我真的太明智了。
到了方舱,走进穿防护服的帐篷,里面已贴好一张张的标识,我们跟着标识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做:入门测体温,登记姓名,领取珍贵的N95口罩,戴一次性帽子,穿鞋套,穿隔离衣,戴内侧手套并包住隔离衣袖口,选择适合自己的防护服,然后调整好防护服,写上我们的队名、个人姓名及自己所管的区域,之后还要为我们的护目镜涂上一层碘伏,防止起雾,最后就是套上我们的防水鞋套。当一切穿戴好,会有外围班的老师为我们一一检查,也是为我们的安全做一个保障。
作为党员,我被委任为小组的临时党委委员,负责按照上级的指示在病区开展各项工作。今天,我需要清点我们广东队的人员,待全员穿戴好后共同进入舱内。
正式进入方舱,来到入口,我们还需要带上桶装水。在这里,患者们喝的水都是由我们护士、警察、保洁员们手抬进去的。进入到病区,马上就看到一个一个的隔板和上下铺。老师为我们介绍环境,分派所管的走廊。因为我们第一次入舱的人有点多,所以分派的床位比起正常上班要少一些,共21张床,已全部收满。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定时测量生命体征,根据医嘱给患者发放药品、测血糖、吸氧以及发放晚餐等。
穿上防护服刚进去时,因为跟着老师们走动了一下,稍微出了一点汗,之后就开始感到有点湿冷,有点要虚脱的感觉。我找了张椅子坐下,缩唇呼吸后慢慢地感觉就好些,没有不适,可以开始正常工作了。但一停下来,我的护目镜瞬间就起雾了。就像有人在我的眼前蒙上了纱布,走路都只能靠瞄护目镜边上。
有一个妈妈带着她4岁半的女儿住在了我所管的区域。测量生命体征时,女儿睡在妈妈的床尾,妈妈说女儿睡着了,暂时先不吵醒她。后来再去巡视,我发现小妹妹已经醒了,正在和舱外的家人视频。测完体温和血氧后,小妹妹还说:“谢谢护士阿姨。”电话那头的家人也在感谢我。虽然小妹妹戴着口罩,但是透过起雾的护目镜,我看到她弯弯的眼眸,看到视频那头家人殷切期盼的眼神,更加坚定了自己当时的决心。
到了下班时间,我们开始出舱,需要在不同的房间里脱去不同的装备。一个缓冲间也只能同时开启一个门。在第一道缓冲间,我们需要脱去外层鞋套;进入第二缓冲间,有老师协助我们脱去护目镜、防护服、防水靴套、外层手套;进第三缓冲间,脱去我们的隔离衣、内层鞋套、内层手套、一次性帽子、N95口罩,并更换为外科口罩。脱下靴套时,我清晰地看到自己裤子小腿的位置湿透了。脱下手套和口罩,可以看到手已经泡白且有明显压痕,鼻梁和颧骨的皮肤也有红红的压痕。
今天,武汉下起了小雪。作为一个在南方长大的人,看到雪就很兴奋,就像看到流星一样。如果每一片雪花可以承载一个愿望,我希望对每一片雪花许上同一个愿望:新型冠状病毒快快消失,患者们快快好起来。
晶报记者 严珊珊 通讯员 李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