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马甲是城市文明的“流行装”。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逆行的不仅有一线的医务人员,在人影稀疏的大街小巷,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再次凸显了他们的亮色。在疫情当前,“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这些耳熟能详的信仰更加彰显。
感动深圳100个凡人“疫”事系列之五
为你讲述深圳志愿者的故事
他们行走于战疫一线
也许他们的故事并不宏大
但是无数个这样的故事
正在书写我们共同经历的历史。
志愿者自制万个防护面罩
紧急送往一线
福田志愿者自制万余个防护面罩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在福田有“红马甲”出现的地方就总能看到彭士圭的身影。
“恰遇春节假期,同事多在省外,能帮就帮”。彭士圭是福田区义工联秘书长,长期肩负中心城区重大活动志愿服务的组织、执行和保障工作。在春节疫情高发期间,刚结束完迎春花市以及春运志愿服务活动,彭士圭就马不停蹄地投身到抗疫一线。
他前往高速路口、商超、口岸等一线现场踩点了解情况,并在全市率先组织一支20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参与防疫工作。“一开始心里没底,没想到报名如此踊跃,我还有什么好怕?”彭士圭轻描淡写。因时常行走于战疫一线,彭士圭担心影响家人,每天中午累了便在车里小憩,醒了又重新奔赴一线。
疫情防控期间,他带领志愿者前往山姆、沃尔玛等商超开展志愿服务,为购物市民量体温、为购物车消毒;发动志愿者协助封闭式管理小区,维持小区秩序;发动骑行志愿者穿梭在城中村中进行防疫知识宣传;带领热心志愿者自制万余个防护面罩,紧急送往一线……
70岁金牌义工奋战“疫”线
“爱心李大姐”奋战在疫情防控前线
南山区桃源街道龙光社区有一位近70岁的长者,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每天定点在社区出入口为居民测体温、宣传倡导疫情防控知识。她说:“如果在家无聊不如出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她就是龙光社区星星义工队队长李秀英。
疫情防控期间,人手短缺,李秀英积极参与社区宣传,第一时间动员祖孙三代一起加入抗疫志愿工作中。躬身力行是李秀英的行动原则,在社区出入口、超市附近、沿街路等都遍布着她的身影。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李秀英协助社区组织发展出了春节防疫志愿者小队。挨家挨户的宣传呼吁,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能够挺身而出,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组织志愿者服务过程中,李秀英多次观察服务细节,发现部分防疫物资短缺,便安排女儿托朋友购买了20多个护目镜,给奋战在一线的社区义工和保安,为他们的安全又增添一层保障。同时,李秀英每天煮清补凉茶给在岗人员,并嘱咐大家首先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为社区居民服务,这些保安和义工们一杯热茶暖在心上,都亲切地称她为“爱心李大姐”。
龙华“小胖”面对老邻居有求必应
“菜篮子”小胖为社区贾阿姨“送菜”
2月12日下午1点,红马甲“小胖”赵发威把刚买回的蔬菜放在景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桌上,准备给社区居民贾阿姨送去。这是龙华街道义工联菜篮子分队骨干“小胖”给贾阿姨的第6次送菜。
“为了实现无接触配送,每天阿姨会把绳索放下来,她会电话告诉我们需要的菜品和生活用品,我们把她需要的东西都‘送’上去”。赵发威日常除了服务社区弱势群体购买生活必需品,还承担机动岗为需要替岗的志愿者“爱心接力”、执行社区抗疫检测点的测温登记工作。
这是24岁赵发威加入龙华街道义工联的第7个年头,由于身材微胖,景龙社区可可沙龙志愿者协会里的“同事”都称他为“小胖”。疫情发生后,小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平日里他时常惦记的老邻居们,“六七十岁的叔叔阿姨们,他们是社区里面值得被关注的群体,我能做的就是让他们尽量少出门”。
为了实现他们“0”出门,小胖主动承担起菜篮子分队的主要任务,为社区中的弱势群体提供志愿者便民服务。“一户可能两天一次的频率,像已经接近70岁的贾阿姨本身患有糖尿病,上次子女从外地寄来药物的快递,我们都主动提出帮她代拿,她已经15天没有出过门”。面对服务对象不同的需求,“小胖”总是有求必应。
每天两小时煲出爱心满满防感汤
新秀社区党员志愿者为居家医学观察的家庭配送食品物资(深圳晚报记者杨少昆摄)
黄贝街道新秀社区的杨德权,8年来一直服务于社区的社康中心。疫情发生以来,他从大年三十开始至今,不间断服务社康中心,除了接受咨询、帮忙测体温,还带老人们体检,他每天早上7时多准时到社康中心煲防感汤,“一大口锅,要煲2个多小时,可以供一两百人喝汤。”
罗湖区东晓街道东晓社区某大厦出现确诊病例后,志愿者何洪斌每天组织八九个人的义工服务队对居家医学观察人员进行服务。
该小区不设电梯,他们每天跑进跑出、跑上跑下几十趟,从早上7时多忙到晚上11时,有时为住户送的燃气罐重五六十斤。何洪斌自豪地说:“我们这个服务队都是年轻力壮,平均年龄30多岁,每次扛几十斤没问题,看到居民收到物资后开心,我们也开心,他们的微笑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
每个人工作做好
整个园区的防疫压力就会减小
志愿者林雁南为职工食堂提供的100套吃饭隔板发挥了大作用
2月11日下午,深圳下起了雨,宝安区松岗街道碧头第三工业区检疫点外,依然站着几位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其中3人撑着伞站在雨中,对进出工业园区的群众和车辆进行检查。一辆小轿车驶过来,为了避免车内人员下车淋雨,3名志愿者赶紧上前,请车主打开车窗,从窗外为车内人员测量体温,并向其派发了防疫宣传手册。
“我们提前准备了雨具,而姜汤是给那些骑车淋了雨的群众驱寒的。”一旁的宣传棚内,几位轮岗的志愿者也没歇着,他们准备了姜汤、雨伞、口罩等物资,当群众有需要时,会将相应物资派发给他们。据了解,这些志愿者基本都是园区内各公司工会主席或党支部书记。
深圳信隆健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李亚坤也是碧头工业区的一名志愿者,他们公司占了碧头第三工业园区约三分之一的人口,他从一大早就带着4名义工守在园区入口。“只要我把我们厂里人员的防疫工作都做好了,那整个工业园区的防疫压力就会减小。”来自旺鑫纸品包装(深圳)有限公司的志愿者林雁南则将100套“吃饭隔板”送到了松岗街道碧头社区职工之家食堂,隔板将一张桌子隔成4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有效解决了园区职工就餐安全问题。
战疫夫妻档早出晚归
两人为防疫检查点工作人员送去午餐
吴海洋,是大鹏新区葵涌办事处团工委的一名办事员,妻子冷铃霞则是溪涌社区团委书记。疫情发生后,夫妻两人主动申请穿上“红马甲”前往一线,负责溪涌社区范围内的日常防疫保障工作。
哪里有后勤保障需求,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派发酒精、口罩等防疫用品,保障饮用水、纸巾等日常用品,做好餐食配送,只要是一线工作人员有需求,他们都会尽心尽力做好保障服务。
夫妻二人所在的后勤保障组还肩负着给医学观察群众送物资的任务,为了给医学观察居民最周到的照顾,他们每天都会在与医学观察居民的微信群里询问需求,并及时做好心理安抚和鼓励。
在生活里,冷铃霞是贤内助,此刻,她是丈夫奋斗岗位上的最佳搭档,最默契的战友!每天早上8点一起外出投入一天的战斗,到晚上八九点两人都忙完工作,再携手一起回家。“我心里很踏实,也很有力量,因为能和他一起并肩作战,再大的困难都能战胜!”冷铃霞幸福地说道。
他们每天基本上早出晚归,1岁5个月的宝宝交给家人看护,每次回到家里看到熟睡中的孩子,心中充满了一丝不舍与愧疚,但他们觉得现在疫情当前,必须舍小家共同战疫。
65岁老书记“固执”要去社区防控卡点上班
王欢娣在检疫卡口做排查登记
在龙岗区平湖街道力昌社区防控防疫卡点,一名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忙个不停。虽然她的脸被口罩、帽子遮得严严实实,但红马甲上写着得三个大字透露了她的身份:王欢娣。
王欢娣今年65岁了,是力昌社区原党委书记。在得知社区要在出入口设卡点,对过往的车辆和人行人进行体温测量和登记,但却面临人手不足的问题,她主动请缨,第一时间志愿加入一线卡点支援。
“我说要去社区防控防疫卡点上班时,家人虽然担心,但还是很支持,就是不停嘱咐我做好防护。”2月3日是王欢娣上岗的第一天,王欢娣穿上红马甲,佩戴红袖标,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下午4点,连续8个小时坚守在社区防控防疫卡点,当起了“战士”。
虽然已退休多年,但在社区工作多年的王欢娣经验十足,在她手上,繁琐的测量及登记工作变得井然有序。“我就坚持一个原则,不管是谁来社区,不管私交有多好,不量体温不登记,坚决不让进。”王欢娣说。
“您好,请配合我们量一下体温,登记一下信息”“可以走了,谢谢配合,一定要注意防护”……同样的动作、同样的话语,一个班次下来,王欢娣说得口干舌燥,但从不叫一声苦。
“力昌就是我的家,只要还有能力,就要保护好它。”王欢娣是土生土长的力昌社区力元吓人,工作、生活都在这里,王欢娣说,“现在正是人手紧缺的时候,排班多一个人,大家都能多一点休息时间,养精蓄锐再抗击疫情。”
“铁汉”连夜驱车千里赶回社区
铁辉带领防控小组深入社区进行登记查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大年初二,南山区桃源街道龙联社区党委书记铁辉原本在江西老家休假,接到疫情通报后,他当即告别年迈的父母,连夜驱车千里赶回社区。
铁辉患有糖尿病,每天饭前饭后需要服药,本身属于高危易感人群,近期因工作劳累,身体有些不适。社区的工作人员知晓这一情况,见他早早返回,都问他:“铁站,你怎么不安心休假,社区还有我们在!”铁辉却摇摇头说,疫情防控处于攻坚阶段,社区防控更是重中之重,他放心不下。
“在疫情面前,党员冲在最前面,既是责任所在,也是民心所盼。”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就这样,很快,龙联社区17名工作人员迅速回到工作岗位,穿上红马甲,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龙联社区党委迅速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分成7个防控行动工作小组。登记返深人员信息、对接社康工作人员、监测出入社区人员的体温……在铁辉的带领下,龙联社区的工作人员有序推进防疫工作,用一抹红色筑起了一道社区防疫的严密防线。
“五老”志愿者组成防控“姐妹团”
“五老”志愿团队行走在新联社区抗疫一线
2月6日开始,龙岗区龙城街道新联社区里面开始多了一支特殊的志愿者团队,她们由六位平均年龄六十多岁的“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女性组成。
队长刘洁梅,近七十岁的她,目前是新联社区居委会第一党支部委员,新联社区老协会长、老年大学校长、关工委副主任,她有着49年的党龄,在深圳做过十几年的义工服务,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她发动了社区老年大学的学员们,义无反顾投入到抗疫一线,成为万千“逆行者”中的一员。
这支“五老”志愿者组成的“姐妹团”,每天忙碌于记录出入车辆、测量体温、劝导群众、宣传防疫知识。随着近日返深人员的增加,她们的工作量也随着增大,但她们并没有觉得累,反而充满了干劲,忙得不可开交。
志愿者也是居民健康安全的守护者
盐田志愿者徐贤(右三)和伙伴们坚守战疫一线
盐田区海山街道鹏湾社区城管环境专员徐贤,也是盐田文明微友的一员,她原本计划春节回安徽老家过年,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她毅然决定留下来。
徐贤和伙伴们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宣传防疫知识、协助居家医学观察家庭、督促物业消杀、发放防控物资、协助社区排查……用实际行动为打赢这场硬仗贡献力量。
“您有没有感觉胸闷,还会不会咳嗽?”“测量显示体温正常,现解除对您的居家医学观察。”近日,徐贤到海天一色小区对一户居民进行体温检测。医学观察期间,徐贤每天坚持与社康医生、社区民警一起上门对他们进行随访检测。
坚持14天后,他们的健康状况稳定正常,大家都松了口气。“看到他们解除医学观察我们也很高兴,努力得到了回报,坚持得到了肯定。”徐贤说。
采写|深圳晚报记者方壮芳马琳洁王秋婷张少琼秦瑶朱冀郑燕妹曾贤平高向荣叶洋特(受访者供图)
本期统筹|方壮芳
系列总策划统筹 |汪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