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周算起,深圳有序复工至今已逾10天时间,到目前为止没有导致确诊数量的巨增,这说明深圳的防控措施是得力的,是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和众志成城的共同结果。
当然,防控阻击战一日未结束,深圳就仍需“咬定青山不放松”。随着返工人流的增加与复工复产的进一步推开,深圳的防控压力仍不容小视、不可懈怠,但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信心和宝贵的经验,巩固有利环境,加快复工复产步伐。
从本应正常开工的1月29日算起,今年深圳企业开工时间至少延迟了9天,到今天已超过20天。不要小看了这些时间,很多企业家都忧心忡忡地表示:少了一个月,就可能会错失一年的机会;少了一个季度,就可能丢失了行业发展周期的黄金机会。
这些时间对深圳的发展同样宝贵。2月18日,深圳市委常委会会议暨市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会议强调,要在确保疫情防控前提下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切实把“两难”变为“两全”。率先从疫情影响中走出来,推动经济运行稳中求进,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千方百计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奋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失去的时间是一去不回的,要想“抢”回来只有靠更高的效率。效率又当从何处来?
深圳是个移民城市,管理的流动性人口多,防控任务艰巨,在这种情形下,复工复产的困难程度和复杂程度也很高。2月19日,南山区和罗湖区采取了新措施: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先行复工。这体现出管理部门推进复工复产的决心与魄力,也将提升复工复产的效率。
效率可来自主动作为。因为口罩等防疫物资储备不达标,企业就不能复工。是等着企业自己想办法还是帮着企业想办法,就体现出相关部门的作为。
效率还可以来自超前规划,为疫后的行业振兴做准备。盐田区有大量旅游企业,而旅游业是受疫情影响最深的行业之一,短期内都无法恢复。在扶持企业恢复正常经营的同时,盐田区开始提前策划疫后盐田旅游宣传和引流活动,争取把影响降到最低。
今年适逢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期待深圳一如既往以敢闯敢试精神通过“大考”,创造新的奇迹!
本报评论员 胡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