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你好,我是深圳。深圳湾距离武汉长江大桥1068公里,每天我们都想问,武汉,你好吗?这已经到了冬天最冷的时候了,等雪融化了,春天也就来了!”
“深圳你好,我是武汉!感谢你发来的问候……” 2020年2月28日,夜晚十点。一档湖北省广播电台特别制作的《深圳您好!我是武汉》,在武汉和深圳的电台里同步播出,呼应上周深圳发出《武汉安心》音频节目。这场双城空中对话,饱含着两座城市互道珍重、互相加油、互相鼓劲的深厚情谊。这是深圳武汉携手抗疫开展“安心行动”,温暖两城的情深一刻。
抗击新冠肺炎,既要治病也要“安心”。引发两地广播电台关注的“安心行动”,背后有着许许多多异乎寻常的故事。我们的讲述,就从一位收到深圳“安心宝盒”的武汉医生在自己单位的一次“奇遇”开始——
《安心手册》:
武汉医学博士在“战场”读完了它
55页的医务人员《安心手册》,从1068公里外的深圳寄来。41岁的武汉医生王海灏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他会在自己的“战场”,静静阅读完这本绘本。这是2020年2月25日的夜晚,王海灏刚做完一台手术,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隔离病房走出来。
王海灏是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医学教授。傍晚时分,他接到医务处电话,得知病区有一名危重症病人,因为呼吸机正压通气导致气胸,要求急会诊。王海灏连忙赶到医院。会诊的结果是,手术!紧急救人!
这是一名70多岁的新冠肺炎患者。一旦病人手术中因胸膜反射性刺激咳嗽,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现场医生护士都会受到病毒感染的威胁。所以,尽管是小手术,王海灏仍要做好三级防护,手术手套一口气戴了四双,这才进入隔离病房。笨重的装备让他平时灵活的双手动作有点笨拙,护目镜时不时被雾气笼罩,视线模糊,一台平时需要十多分钟的消除气胸的小手术,他花了近一个小时。
病房外,他在护士站问了句“引流管放哪里呢”,旁边经过的一个护士没回答他,却很欣喜地反问:“您是王教授吧?”
穿成这个样子,王海灏觉得他连自己都快认不出来了,顿时有了种外乡遇故知的感觉——尽管,这是在他们自己的同济医院。全国医疗援武汉,他刚刚过来的这个病区,九成医护人员都来自北京医院,同济医院原有的医护人员,今晚值班的只有两名护士,而这名向他打招呼的护士,其实他还并不特别熟悉。原来,护士曾经到胸外科轮转过8个月,所以认识他。
这样的感觉,一个月前大家彼此都不可能有。故事开始的背景,所有中国人如今都已经熟知,在一场开始摸不清敌人兵力的战役中,王海灏和他的同事们,不管是哪个科室的,都是怀着近乎悲壮的心情走上救护新冠肺炎患者一线的。这里是真正的战场,强烈的咳嗽声就如敌人震耳欲聋的炮弹声。拿过无数次手术刀的王海灏觉得自己有时都会感到一丝丝恐惧,更何况科室里那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女护士。
有“战友”确诊,被送去了金银潭医院;一批又一批同济医院的医护人员24小时枕戈待旦,待命驰援更需要兵力的其他院区“前线”;更难以言说的,是不知尽头的集中住宿,跟家人无法见面的无尽的思念,尤其是渴望亲亲自己的一对子女。王海灏去年给孩子拍了几张扮成医生的照片,儿子、外甥,一直都说长大了要当医生,他也从不后悔这样去引导他们,坚持要求他们长大一定要多帮助他人,一定要为社会做贡献——他一边转发一篇《风暴过后,何人为医?》的文章,加了几个流泪的表情;一边转发着同事们的《战疫掠影》,刷刷写下评语:“我们战斗在一线!”
王海灏读得懂护士遇到自己时的鹊喜,和自己小小感动背后的心路历程。这里曾经是他们熟悉的场地,但如今的一切经历又是那样的陌生。很多时候,一线的医务人员奋勇冲锋不喊累,内心其实渴望被关怀,哪怕是一句来自陌生人的小小问候。也正因如此,大家在单位“偶遇”时的那种惊喜,有点温暖和感动,又有点令人感慨。
▲武汉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医学教授王海灏和护士同事相遇,大家拍了张合影勉励彼此继续好好奋战一线(受访者供图)
“虽然口罩、防护面罩隔绝我们的面容,但是我们的声音、我们的心意依然在一起。愿在这场战斗中,所有认识我的和不认识我的兄弟姐妹们、同袍们好好保重!”
夜深人静,在朋友圈讲述当天这段小经历的王海灏,一口气写了很长很长,意犹未尽,他又补充一句:“盼山河无恙,愿春回大地!”
按着《安心手册》的指引,他把这些情感的抒发,当作一种自我解压。
“安心宝盒”:
王海灏拆开盒子的一瞬间,
心头涌起一股暖流
“盼山河无恙,湖北平安。”王海灏朋友圈上发的文字,其中的一句,其实印在王海灏办公室桌上一个“长相平凡”的盒子封面上。
这是一个20x28cm2的普通牛皮纸纸盒,里面最显眼的,是一本《安心手册》,一张“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安心音频书”卡,一张音频APP的有声书卡,和两个N95口罩。此外,笔记本、笔、手机充电线、手机支架,也都细心地配全了。纸盒旁还放着一个小巧玲珑的智能声控音箱,使用者“不沾手”就能使用,防止病毒传播。小东西里,也藏着大关爱。
▲深圳寄到武汉的“安心宝盒”(深圳市委组织部供图)
王海灏不知道,放在盒子里的N95口罩,是深圳在医疗资源也很紧张时拿来放进去的,目的就是送给最需要抗疫物资的前线武汉。他翻看得最多的就是那本《安心手册》介绍的一些心理减压的手段,最受用的是静坐冥想心理减压的方法。还有一套“蝴蝶拍”放松操,他强烈推荐给了同科室的护士们。其他产品还有很多功能,王海灏没来得及一一了解——他每天太忙了。但他细心注意到,有女同事跟着“安心视频”的指引,抽空练起瑜伽了。
这份来自深圳的“安心宝盒”,是深圳“安心行动”的走心之作,初心设计是给奋战在一线医务人员捎来一份保障心理健康的“营养品”。深圳市委组织部组织了深圳市委卫生工委、深圳报业集团和南山区委等单位,细心配齐物品,精心制作并广泛派送给深圳抗击疫情的一线医务人员,经评估收效后,又专程制作医务人员专属版,寄到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和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前段时间,王海灏特意抽了个空,驱车跟科室的支部书记陈涛教授一起到货运站,把100份特殊的深圳礼物载了回来,又分到了医院各科室。
一路上,昔日车水马龙的解放大道冷冷清清,王海灏心头也掠过一片苍凉。在他的“武汉观”里,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最喜欢外出,武汉人都不爱宅在家里,而是喜欢在大街小巷里东逛逛西逛逛,甚至流连在街头说说笑笑。中国从来没有过对一个达千万人口的城市进行封城的先例,武汉最后连小区都封了,春节的街上没人,没车,长江大桥上也空空荡荡的,那种突如其来的孤独和恐慌感,只有身在武汉的人才能真切地感受到。
在他的认知里,武汉人不是孤军在奋战,而是和全国人民一起战斗,只不过,这一次武汉人站在最前线罢了。而在武汉的战场上,站在最前面抵挡死神的是医护人员,他们要承受的是更多的心理压力。王海灏说,在战场,如果身边没有人支持你往上冲,就会有很绝望的感觉。在一场阻击人类尚且陌生的肺炎疫情的逆行中,没有绝对的局外人,所有人,都是局内人。
抗疫物资陆续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运来。王海灏已经没有了之前“告急”的那种焦虑。但拆开深圳“宝盒”的那一瞬间,王海灏的心头还是涌起了一股暖流。里面的心理辅导知识,作为医生的他也不是完全不懂,但以前还真没系统地去翻阅过,毕竟术业有专攻。翻看过无数医书的他,未曾想自己竟然有一天也会翻着这样的小册子,读得津津有味。这些穷尽心思的心理辅导品和软件,仿佛在耳边轻声诉说:在遥远的深圳,有人在牵挂着我们的平安。有人在默默关注着我们的内心。王海灏继续想,深圳是这样,全国各大城市又何尝不是。
武汉人不是孤军在奋战!这种强烈的情感传递给了他莫大的抚慰。上班路上进检查点的时候,旁边的武汉市民听说他是医生,有人会递过来一句“辛苦了,注意安全”,王海灏整个胸膛都热了起来。事实上,疫情发生后,不少同行在微博、微信上给他加油鼓劲,但比这还要温暖的、自己和战友们最渴望需要的,是来自医疗界以外的关怀和支持——也许他们的帮助不是那么专业,但一点一滴的心意,一句“注意安全”,也会让他觉得暖心。深圳寄来的“安心丸”——王海灏固执地这样称呼它,就像从冰封的城市外传来一句暖心的“辛苦了”,在王海灏眼里,这是能让人内心坚持到底的神奇动力。
至少,他会。
物轻情谊重。王海灏把“安心宝盒”理解成是深圳人对武汉人一片厚重的心意。他很欣赏深圳:尽管不知道来自深圳的这套物资价值几何,但是他觉得最重要的是自己在遥远的武汉,感受到兄弟城市情谊上巨大的支持。这种支持的温柔,已经足够冲击到他内心柔软的堤岸。“我总说,只要我们背后有老百姓在支持,我们就有力量。如果是孤军奋战,打仗就没信心。现在全国人民在支持我们,我们有勇气,有冲劲!”
有时候,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总像文科生一样容易心潮澎湃。他留学读博是在德国,那是全世界最有名的不感性的地方。
“安心辅导”:
武汉女婿带着家人的深切期盼,
以深圳援兵的身份回来了
“安心行动”送来的不仅有“宝盒”,还有更珍贵的:人。
就在做完手术的王海灏翻阅着《安心手册》的时候,几名深圳人已悄然抵达武汉,正在参加工作前的最后培训。他们下榻之处,恰好就在同济医院旁边。
广东派出驰援湖北的第二十四批医疗队,由30名精神医学和心理学专业的临床医生组成。其中5人来自深圳市康宁医院,他们组成了深圳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也是深圳首支心理医疗队,奔赴湖北疫情防控一线开展“安心辅导”。39岁的熊海兵是其中一员。
2月24日晚上9时许,深圳赴武汉的熊海兵医生,拉着行李匆匆走下高铁。4个多小时前,这趟开往郑州的高铁从广州发出,武汉是它的经停站,按照计划会在这里短暂停留七八分钟。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武汉站已经停止办理客运业务,不上客、不下客。但这天晚上,有30人破例从这趟高铁陆续走出登上站台,他们的队伍浩浩荡荡,搬运着大大小小30多件包裹,给空旷的武汉站增添了一点久违的人气。
▲深圳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站在最前面的是39岁的熊海兵。
“我在武汉站坐车无数次,但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个站台如此宁静,从来没有。”下高铁的一瞬间,熊海兵心绪有些复杂。在深圳首支心理医疗队中,熊海兵是唯一籍贯湖北的。来自湖北黄石的他,本科在宜昌就读,研究生考取了武汉大学,妻子也是地地道道的武汉人。而此时此刻,熊海兵的丈母娘正困在武汉老家。让熊海兵想不到的是,自己会以这样一种方式,再一次来到武汉。
从高铁站登上大巴后,熊海兵随车队直奔下榻的地方。一路上,熊海兵透过车窗努力打量着眼前这座疫情笼罩下的城市。街上的风景还是一如既往地美丽,但是路上的行人一个都没有,“从来都没有发现武汉还能这么安静。”
这次出征湖北开展“安心辅导”,熊海兵一行人将要肩负起对患者、一线医务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心理疏导和干预等职责。在他们随身携带的装备中,除了防护服、N95口罩、心理CT之外,还有“安心手册”、“安心音频书”等配套装备。熊海兵感觉自己像全身武装的士兵。
自从广东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开始,熊海兵就回到深圳市康宁医院精神科的工作岗位,提前进入“备战”状态。眼看疫情不断蔓延,熊海兵主动向医院提交请战书,希望能支援武汉,与家乡人民一起并肩作战。在熊海兵看来,作为一名党员,就应有这样的使命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作为一名医生,也应该胸怀医者仁心,尽最大努力奉献自我;作为一名湖北人、一名武汉女婿,他觉得更是义不容辞。
熊海兵同行的队伍中,还有从业将满26周年的女将冯征。这一次选择勇敢逆行的她,最初面对病毒肆虐也曾犹豫和担心。但在冯征眼里,有很多医护人员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工作岗位上,他们才是最勇敢的人。冯征说,我觉得不应该让最勇敢的他们去孤军奋战,我想能给他们帮助,“在疫情发展过程中,可能有不少受到心理创伤的人,我希望能够帮助他们从创伤中尽快恢复。”
熊海兵和冯征都来自康宁医院,更多报名“参战”的同事因为没有被选中而抱憾。深圳市康宁医院党委书记王建红的案头摆着一摞“请战书”,党员的,博士的,有的还按上了鲜红的手指印。这其中,就有一份来自康宁医院的心理危机工作组副组长位照国。原本,他在深圳尚未决定派出心理专家援鄂前已经主动报名请战。随后,听说需要派心理专家赴深圳战疫最前线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他毫不犹豫加入了战队。
三天后,深圳市决定派出首支心理医疗队援鄂一事确定了,位照国既遗憾又欣慰:他看到更多的同事奋不顾身加入这场不见硝烟的战役。
“安心音频”:
节目主播说,
等疫情结束欢迎来武汉看樱花,
热干面管饱
作为康宁医院里的一名博士,位照国与其他心理专家一起,每天都在监测着“安心热线”——疫情期间,深圳市危机干预热线0755-25629459配合“安心行动”“安心博士”项目,24小时开通,并广而告之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心理咨询和求助电话大多数来自深圳,也有远至广州、武汉、山东等地打来的。每天,翠竹路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四楼的心理危机干预部办公室里,专业心理咨询师们戴着耳机接听着这条“热得发烫”的热线。
▲“安心热线”一角
和深圳“安心热线”的心理咨询师们一样用声音抚慰心灵的,还有一位远在武汉的女孩——夜深时分,距离武汉同济医院10多公里外的住宅区内,80后女播主朱株儿正在忙碌着她一天的录制工作。她饱含着深情,娓娓道来……
在喜马拉雅有声平台上,有着一条点击量奇高的《安心手册(安全感篇)获得控制感和正确心理知识》,获得了237万的收听量。这条声频发于2020年2月4日,当时春节刚过,受疫情影响,全国人民都待在家中等待复工复学,焦虑、恐慌和无助的情绪萦绕,声频的及时推出,精准捕捉到人们的心理慰藉需求,取得了不错的收听量。这音频录播人就是朱株儿。
很快,又一条《“湖北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安心特辑”盼山河无恙、湖北平安》,上线两天收听量就突破100万,这条声频发于2020年2月21日,全国人民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音频里,既传达了对医务人员的敬佩之情,也提出了针对医务人员行之有效的心理疗法,受到了广泛关注。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通过“安心行动”一再抚慰武汉人心灵的声音,是从宅在武汉家中的朱株儿口中发出的。职业主播朱株儿在听众间已有不小的人气,但被选中录播《安心手册》音频,一开始她也有点意外。作为“安心行动”系列项目之一,这套音频主要用于帮助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等有需要人群,了解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掌握应对办法、舒缓心理压力。
或许就是缘分。大约在2月3日,一个突如其来的录播邀请打破了朱株儿的日常。那是一个挑战极大的主题——为抗击疫情特别准备的一系列心理减压方法。“可能因为我的声音很有亲和力,所以平时录儿童类节目比较多。而安心系列节目的要求有些不一样,需要一种特别的具有带动性的呼吸操作,节奏舒缓,情绪要到位。”对朱株儿而言,为《安心手册》录制音频是个不小的挑战。当她连夜录播完文稿提交之后,突然流泪满面。
平台方的反馈回来了。“听众说,声音太温暖了,就需要这样的疗愈之音,真情实感,这样才会打动人。”此前大家都不知道这位女主播就是武汉本地人的“小秘密”,也在沟通过程“曝光”了。
朱株儿开始每天晚上沉浸在《安心手册》的音频录播里。每一句话都是真情流露,不需要任何修饰,“因为我就成长在武汉,生活在武汉,所有情绪自然而然会出来。”
▲女主播朱株儿的照片(受访者供图)
真情,是射中人心灵最准确的枪。
朱株儿说,疫情发生的这段日子里,那些曾经一度剧烈增长的确诊和疑似数字时刻晃动在眼前,但她知道,包括她在内的武汉人民不能再继续被负能量所环绕,大家急需一些力量去支撑,一起挺过这道难关。她把《安心手册》音频转发到朋友微信群里,鼓励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听听。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朱株儿希望自己能站在“文艺战士”的行列,“我们不懂医,也没技术,不能上前线帮助他们。但是因为有这样一档‘安心音频’节目,我可以在幕后搭把手,给有需要的人们心灵上的抚慰、精神上的支持!”
有时候,朋友们也时不时开她玩笑,说她怎么变成深圳代言人了。“我说我是纯正的武汉人,为抗疫发声。”鲜为人知的是,朱株儿真的是跟深圳有着不解之缘,专业学的是美术的她,大学毕业后到深圳福田一家动画公司实习并留深工作,其间也因帮助深圳创业的朋友录制书籍有声随本音频,后来,朱株儿返回武汉从事设计工作,近年又机缘巧合进入有声行业。
深圳是座开放的城市,来了就是深圳人。深圳人心里装着全国,离开深圳时,人们心里已会烙下深圳的印记。
“不管是哪里人,都是中国人!大家在一起,一条心,都在为抗疫做贡献。等疫情结束,欢迎你们来武汉看樱花,游东湖,热干面管饱!”天性爽朗的朱株儿很欣慰——能以这样一种形式参加到抗疫工作里,用声音为所有经受着疫情困扰的人,特别是自己最爱的“武汉伢”们,带去温暖和力量。
“安心家书”:
家长里短的言语间,
是相濡以沫更是风雨同舟
在喜马拉雅有声平台上带去温暖和力量的,还有一封封“安心家书”。
而正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忙碌的侍苏州,却迟迟不敢“拆开”一封来自岳母胡琴通过平台发给他的有声书信。侍苏州说,自己是个泪点比较低的人,没敢看。但潜意识里,他是害怕听到亲人开口叫他快点回去。
▲岳母胡琴写给女婿深圳市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侍苏州的有声信(来源:喜马拉雅平台" 安心家书“栏目)
将时钟倒拨到两周前。2月8日深夜,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护理主管护师侍苏州,突然接到次日出征的命令。早前医院征询大家支援湖北抗疫一线的意向,侍苏州与家人商量后果断报了名,成为深圳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13名医护人员之一。他是一个4岁孩子的父亲,妻子丁薇薇也是一名在深圳参与抗疫工作的医护人员。此次一走,照看孩子的重担便完全落在岳母胡琴一人身上。
57岁的胡琴是安徽人,在女儿怀孕时来到深圳与女儿女婿一起居住。外孙出生到现在,基本都由胡琴帮忙照顾。
当时已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值班“备战”的侍苏州,连夜赶回家收拾行李。因为通知来得太急,他身上没带家门钥匙,敲门声把一屋子人都叫醒了。那时凌晨一点多,侍苏州在家里走进走出忙着收拾,岳母和妻子在一旁帮着打包。侍苏州有意不想跟他们多说什么,因为怕不舍的泪水会打湿出征的钢枪。那一晚,大家都没说太多的话。
2月9日早上7点,侍苏州拉着行李匆匆出门,抵达武汉时已是深夜。进驻武汉的第三天,侍苏州和同事走进接收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这里2月7日晚开始收治确诊轻症患者,截至9日晚10点,已入住上千名患者。
每次上班前,医护人员都必须穿戴上厚厚的防护装备,护目镜绑在头上像个紧箍咒,防护服上会写上名字、城市及各种口号。侍苏州让战友帮他写上:“我们在一起”。
那是他对病人的鼓励,也是那一晚自己没说出口的话。
▲正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忙碌的深圳援鄂护师侍苏州(受访者供图)
虽然甚少跟家人谈工作上的艰辛,但通过视频电话,侍苏州因长时间穿戴护目镜,耳廓和鼻梁都被压破,岳母胡琴还是发现了。背地里,胡琴几次忍不住流泪。但胡琴说,“这不仅仅是担忧的泪水,更是自豪的泪水。”女婿入党十多年,现在正是前线最需要他的时候,胡琴能理解。侍苏州离开深圳两周后,在“安心家书”工作人员的邀请下,胡琴决定写一封有声书信给女婿,告诉他家里的一切都有她在照看,让他安心踏踏实实在前线抗疫。
这是胡琴第一次录音。那天晚上,女儿下班回家后,胡琴拿着手机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她戴起耳机,看着与老伴儿商量着写下的信,开始了录音。信读了不下5次,好几次,胡琴读着读着心情就难以平复,“有一次喊了一声我女婿的名字,我就开始流眼泪。”
因为侍苏州的母亲心脏不好,在他老家还有一位80多岁的奶奶,所以这次出征,侍苏州没有告诉自己的父母,怕他们操心。胡琴也答应帮侍苏州保守这个秘密,一直守口如瓶。“苏州,你是好样的,等你们抗疫凯旋,一定要带上宝宝回家看望长辈。”在信里,胡琴反复叮咛女婿,一定要加强个人防护,保重身体。
“你们支援武汉,上到政府,下到小区物业,给我们家庭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好几家社会团体每周给我们这些援鄂医务人员家庭免费送水果、蔬菜,还上门免费做家政服务,就连小区物业保安人员都热心帮忙,送快递上门。他们知道家里只有我一个人照看孩子不方便。”胡琴对此很感激,也想让女婿放心。
前些日子,侍苏州终于默默点开收藏已久的音频链接。“苏州,你好。你去武汉支援已经整整两周,作为岳母的我,要是说不担心那是假的……”手机里岳母的声音异乎往常,有些嘶哑和苍老,好几次侍苏州没能忍住掉下了泪水。
“安心家书”系列中,还有十多封同样是奔赴武汉抗疫一线的深圳医护人员家属发来的信。特殊时期的两地书,家长里短的言语间,是饱满家国之爱的相濡以沫,更是患难与共的风雨同舟。最特别的一封,是著名演员濮存昕为表达对所有白衣天使们的敬意,通过“安心家书”专程录制的一段音频。前些日子,濮存昕刚在舞台上扮演过林则徐。濮存昕说,林则徐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是对你们最生动的写照。
2月27日这天,侍苏州也写下一份来自武汉的“安心家书”。信中,他叮嘱爱人薇薇要忙里偷闲休息一下,岳母关节不舒服要记得贴膏药,岳父要定时量血压吃降压药,儿子小布丁要勤洗手多吃饭不要看太多动画片,并承诺平安回来之时,给小布丁补上一个生日礼物,给薇薇补上一个情人节礼物,给岳母放一个假,带着小布丁回老家看望外公和爷爷奶奶。
侍苏州恨不得马上让亲人们看到这封信,但更期盼着,凯旋时,当面读给他们听。
志合者:
不以山河为远,
深圳武汉心连心共命运
“安心行动”从2月4日开始正式推出,包括“安心讲堂”、“安心博士在线”、“安心心理热线电子地图”、“安心宝典”、“安心音频”、“安心家书”等一系列作品相继上线。许多深圳人加入在这场“安心行动”的作战中。他们来自深圳各个有担当、有情怀的优秀团队,每一个参与者,都揣着一颗滚烫的心。
最初吹响集结令的是深圳市委组织部。市委卫生工委、市精神卫生中心、深圳报业集团、南山区委组织部、坪山区委组织部、福田区委宣传部、腾讯、深圳喜马拉雅、万科、华强、深航、深圳广播电台,几乎被点到将的单位调来的人员,都是在春节期间就迅速进入状态,加班加班再加班,不计报酬,不计辛苦,一切只为快马加鞭,急湖北疫区之所急。项目从构思到落地往往不超过三天,雷厉风行成了日常的自觉。“安心博士”小程序架构师刘严来自腾讯,大年初一不小心摔断了胳膊,打上了夹板。他在只能单手操作键盘的情况,硬是咬着牙带团队用三天时间啃下平常一个月才能上线的产品。
让位照国印象最深的是情人节那天,一场讨论工作项目“升级”的视频会议电话,团队成员在网上讨论到凌晨三点;团队废寝忘食,工作之细也让参与的晶报融媒体团队的廖思辉印象深刻:产品出来之前,组织部的工作人员按照心理援助热线电子地图上列的号码,逐个热线打过去,上线后还不时打个电话抽查,就怕电话有改变,或者有的热线是“装饰品”。
“安心博士·在线心理辅导”微信小程序,开通24小时医务人员在线咨询专享通道,提供在线“一对一”的精准持续跟踪心理辅导服务。“安心博士”上线后,全国各地一些城市的管理部门纷纷找到腾讯询问,能不能帮我们也做一个这样的产品!其实,“安心博士”是开放性的在线心理咨询平台,一开始就是为服务各地群众量身打造的。不经意间,“安心博士”已悄然辐射全国。
“安心行动”在不断升级,各项数字还在跃升。
截至3月1日,“安心热线”共接各类心理咨询来电3635个;“安心博士·在线心理辅导”,共接收在线心理咨询1606人次;《安心手册》音频书,仅在喜马拉雅平台收听量接近600万,其中“湖北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安心特辑”收听量近110万;“安心宝典”5集关爱视频,全网显示点击量达313万;“安心家书”已突破400万;支援湖北的1300个“安心宝盒”和1500台智能声控音箱已送达,重点发放到重症隔离区和方舱医院;万科“安心蔬菜”,每周开始为援鄂医疗队、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疾控中心等700多个医务人员家庭提供一个月的免费蔬菜配送服务……
从一开始就参与“安心行动”的王建红颇为感慨:面对重大社会突发事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最怕缺对策、缺平台、缺人手。现在,“安心行动”提供了一个重大危机心理干预的“深圳样本”,就是充分发挥党的组织力,构建党建引领、组织发动、专业保障、科技支撑、人文关怀的立体化、多渠道、全方位的心理干预和服务体系。
深圳为湖北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和援鄂医疗队开展的有针对性的“安心行动”,受到了湖北有关方面的欢迎和一致好评。武汉广播电视台及时转播了“安心行动”相关音视频。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专门致谢,他们表示,“深圳从科学应对、守护心灵的角度出发,制作推出安心手册和安心宝盒捐赠我院,临床医务人员反响良好”,“深圳急一线之所急,想一线之所想,做一线之所需,为我院医务人员提供公益性的专业心理干预和疏导服务,正是雪中送炭,是目前最为宝贵的精神食粮。你们用行动彰显了和衷共济、共克时艰的高尚情怀”。
安心宝盒问候卡上的问候语,是深圳市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在“安心行动”伊始,就满怀深情撰写的。上面是这样的两句话:志合者,不以山河为远,武汉深圳心连心共命运。愿守望相助、并肩战疫;盼山河无恙、湖北平安。
统筹:黄瑞填采写:陈晓航 陈雯莉制作:罗婉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