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涌动
——五论奋力夺取双胜利,以优异成绩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
疫情虽未消停,发展更时不我待。
卫星遥感热力图上,标示社会运行、生活节奏复苏“热度”的红色迅速扩大,不断攀升的热值,释放出复工复产、人气重聚的强劲能量,中国发展的图景正在“燃”起来;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中,车辆奔跑形成的运动轨迹倍数增长,频密流动的曲线,奔涌着人畅其行、货畅其流的无限活力,中国发展的步伐正在跑起来。
神州大地,重焕生机。先行示范者,既要能在顺风顺水时一马当先,也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等特殊时期加速领跑。
迎战“大疫”,深圳以先行示范的特别之为,点亮了责任与担当的高光时刻;经历疫情“大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夺取双胜利,深圳必须继续开足马力,勇挑重担,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聚焦“一号改革工程”,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深圳的光荣使命。这是重大改革任务,亦是重要政治任务。
越是在特殊时期,越考验营商环境。深圳在这次抗疫“实战考核”中,政府指挥有力,市场反应灵敏,社会响应踊跃,营商环境改革成效得到了最好检验。毫不放松常态化疫情防控,着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深圳要继续大手笔擦亮“最优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持久战。将营商环境改革推向纵深,既是深圳因应实际应对疫情冲击的重要举措,也是为“双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支撑的必然选择。
聚焦市场主体关切,从制约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谋划改革。深圳要坚持“先行示范”标准,瞄准“国际一流、国内最优”,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发展方向,更大力度推动程序类流程再造“真改革”;更优举措推进“硬环境”与“软环境”同步优化“实改革”;更高站位推动制度层面迭代升级“深改革”,为企业提供宽松的发展空间,打造优良的产业生态格局,向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目标奋力开拓。
以系统方法打好改革“组合拳”,支持民营经济大发展。
民营经济发达是深圳经济的一大亮点,民营经济是深圳经济中最具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的组成部分。一大批民营生产企业和供应链物流企业,充分发挥对市场信息的高度敏锐、决策迅速、机制灵活多变等优势,成为深圳抗疫的重要方面军,作出了突出贡献。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具有“轻资产”与“劳动密集型”的特点,承受风险能力差,不可避免地成为此次疫情冲击的主体。想方设法让广大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留得青山在”,不仅是帮助企业解燃眉之急,也是为整个城市经济发展大局排险除患、养精蓄锐,提升深圳经济的稳定性和增长潜力。
怎么干?以系统方法打好改革“组合拳”。
改革“组合拳”打得好,才能充分释放民营经济的优势潜能,形成发展动能的叠加效应。不论是租金减免、社保支持等效果立现的“金钟罩”,还是融资帮扶、创新奖励等为未来发展打基础的“梅花桩”,抑或是因企施策、一企一策的“点穴手”,改革“组合拳”须得把握各领域的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的耦合性,式式相联,精准发力,才能招招制胜。各路“拳法”统筹兼顾,形成合力,打出效果,让民营经济不断焕发蓬勃生机与活力。
咬定“新”字做文章,全面激发新动能、培育新优势。
“惠在于因时,机在于应事。”历史经验证明,危机中蕴含着机遇,重大冲击往往也是创新涌现、加速成长的契机。先行示范者,目光敏锐,积极奋进,始终坚信“那些杀不死你的,必将使你更强大”。
“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考察山西时的重要讲话中,指明了实现转型发展的战略新支点。
制“米”下锅、换“路”超车、触“电”拓市……抗疫中,一些深圳企业从“勉强应对”到“华丽转身”,凭着“独门绝技”走上“复苏”“蝶变”之路。近期,一批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全面启动。一业兴带动百业兴,深圳未来的发展更加可期。
发展的春天是创造出来的。各级党委政府、市场主体,都要善于在新经济浪潮中抢抓新机遇,不仅要积极采取措施收复失地、恢复常态,更要打开思路,化危机为契机,解难点为支点,撬动传统产业实现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为夺取双胜利增添新引擎、增创新优势。
着力实施一批战役战略性重大改革举措,谋划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和全国影响力的改革措施,这是特区的责任担当、历史担当,也是先行示范的重要实践。扛起改革责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涌动,奔向更加广阔的发展新空间!
深圳特区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