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圳见>

评:为个人信息安全撑起法律“保护伞”

条评论立即评论

评:为个人信息安全撑起法律“保护伞”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伴随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及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崛起,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个人信息数据成为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元素。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25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在下一步主要工作安排中指出,围绕国家安全和社会治理,制定生物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行政处罚法、人民武装警察法等。

伴随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及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崛起,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个人信息数据成为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元素。疫情期间,大数据是科技战疫“硬核”力量,在提升疫情防控治理精准化、科学化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但与此同时,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严峻的安全挑战和隐私泄露风险,突然增加的信息曝光让很多人担忧自己的个人信息是否能得到有效保护。

这样的焦虑由来已久。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电商、社交软件等平台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现象已成投诉新热点,85.2%的受访者表示遭遇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比如收到推销电话、短信骚扰、垃圾邮件等。这不仅侵犯了用户的合法权益乃至人身财产,令公众不胜其扰,也给互联网安全埋下了风险隐患。

在数据“大爆炸”背景下,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迫在眉睫。此前,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相对分散、不成体系,针对性相对欠缺,实施难度较大,个人信息的保护范围、数据流动、处罚机制等一些关键问题有待进一步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提速,将从顶层设计填补空白,为个人信息安全撑起法律“保护伞”。通过全面系统的立法,制定有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和国家标准,有利于明确主管部门、运营主体、信息主体的责任,以个人信息运用的规范化以及对违法行为依法惩处倒逼科技向善,让人们在数字时代有更大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当前,数据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新的关键生产要素,迅速增长的数据资源也已经成为社会重要的基础性资源和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未来,一切皆可能被数字化。如何在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产业、数字经济之间找好平衡点,既最大限度挖掘其价值又筑牢安全的堤坝,极其重要又考验治理水平。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庄媛)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