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谢仕亮
今年4月初,我市在宝安、光明两区试点电动自行车备案登记。推行试点近两月,记者近日实地走访发现,光明区电动自行车备案登记率已逾九成,宝安区多个街道的电动自行车备案登记率达100%,电动自行车规范管理的成效开始显现。
作为城市便捷的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很好地填补了汽车运输与人力运输之间的空隙,给出行带来不少便利,被誉为“代步神器”,颇受民众青睐。但它往往又“爱惹祸”,因它而生的交通乱象频现。据市交警部门统计,深圳历年来涉摩涉电交通亡人事故占全市交通亡人事故总数四成之多。电动自行车管理这道困扰城市治理的老大难问题亟待破解。
电动自行车管理,说到底,是人的问题。电动自行车本没有“原罪”,是违规骑行的人闯了祸。城市道路交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高效顺畅运行建立在每一个道路交通参与者对交通安全规则严格遵守的基础之上。据交警部门估算,我市现有存量电动自行车约400万辆左右,高于我市机动车保有量。作为非常重要的城市道路交通参与者,电动自行车骑行者遵守交规、文明骑行对于整个城市良好道路交通安全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相关部门和媒体要进一步加大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文明常识的宣传力度,营造遵规守法的良好舆论环境;骑行者也要强化安全意识,养成文明出行的好习惯,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更是在为营造稳定、和谐、安全、畅通的良好道路交通安全环境出力。
加快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约束骑行者依规上路。要发挥深圳优势,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和智慧化手段,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的规范管理,做好细致文章,尤其是要提高快递等特种行业使用电动车的规范化水平。目前,深圳交警正积极建设完善的三大管理平台(即交警星级用户、信息化备案小程序、预约劝导程序)就是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的一个有力抓手。依托这些平台,交警部门可以对快递、外卖等支撑民生的特种行业的电动自行车,实现人、车、行为、公司安全管理的精准管控;同时,还可以参照现行机动车驾驶证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电子执法设备等既有交通管理基础设施,对骑行者实现闭环管理。完善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可以从技防层面有效约束骑行者依规上路,这类智慧化创新之举多多益善。
总结吸收备案登记试点经验,提高管理效能。宝安、光明两区试点电动自行车备案登记上牌管理,既为电动自行车合法上路行驶提供依据,更好地满足了市民群众出行需求,也为政府使用法治手段管理电动自行车提供了着力点。从近两月的备案试点情况也可以看出,“一人一证一车一标识”的上牌管理,对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城市管理等带来的正面效应正逐渐凸显,这说明破解电动自行车管理难题,深圳找对了路。当然,登记上牌管理只是起点,相关部门要充分吸收试点的做法和经验,不断加大管理创新的力度,打开城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新局面,为深圳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