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孙波
前不久,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万博新经济研究院、第一财经研究院联合发布《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2020)。报告显示,根据2020中国城市营商环境的评价结果,营商环境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武汉、南京、天津、成都、苏州。
与营商环境相对应,我们可以再观察一下2019年《财富》发布的世界500强榜单,在中国129家上榜企业中,北京有56家位列第一,深圳、上海和香港各以7家上榜企业并列排名第二。深圳的7家全球500强企业分别是:平安保险、华为、正威国际、恒大集团、招商银行、腾讯、万科。
为什么深圳能成为全球500强的高产田?
世界银行设定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分为5项一级指标和18项二级指标,如果对指标体系进行归纳,实际上就是评价一个区域生产要素市场的活跃度和要素组合的便利度,活跃度考量的是产业链、供应链的丰富性,便利度更多是考量政府层面的改革开放力度和管理服务水平。
毫无疑问,经过40年改革开放历程,深圳形成了中国乃至世界最为丰富、活跃的要素市场,资本、人才、技术、数据门类齐全;深圳及其珠三角地区在许多高端制造行业形成了全球最为完整丰富的供应链系统,比如电子信息产业、消费级无人机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深圳有新经济发育的最优“基础设施”,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规模达到27828.6亿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5G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方面的“新基建”建设速度全国甚至全球领先。
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深圳正在以更大的力度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营造最优营商环境成为最响亮的深圳主张。2020年深圳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号改革工程任务清单”,明确列出了14个重点领域210项改革举措。对于深圳来讲,营造最优营商环境还包括优美的生态环境、高质量的社会治理、便捷的交通系统、全覆盖的通信网络、完善的民生配套、包容的文化情怀、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等。
最优营商环境才能生长发育最优产业和企业,这是“生态”逻辑,也是深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