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医改再获殊荣。日前,在2020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峰会暨第三届“奇璞奖”上,深圳卫生健康委《构建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圳模式》获得特殊贡献奖。
颁奖词中这样写道:通过政策立法、组织体制、财政、医保、价格、人事薪酬等综合配套改革措施,极大推动了医疗卫生工作中心下移,为我国深化医改提供了“样板”。
普通公众也许并不太熟悉“奇璞奖”这个名称,但它在业内却大名鼎鼎。它着眼于健康行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及重大技术创新,被誉为当前中国医疗健康界的“奥斯卡”。这一奖项的获得,是对深圳近些年来在医改领域不断探索的又一次肯定。
2015年8月,深圳以罗湖区为试点,创新性地将罗湖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老年病医院等5家区属医疗机构和下属23家社康机构,组建统一法人的紧密型医疗集团,启动了首家基层医疗集团改革。
2016年起,深圳率先在罗湖医院集团试行医保基金“总额管理,结余留用”。也就是说把下一年度大概要花费的医保资金预付给集团,年底如果有剩余的话,集团可以留下来,这种做法在全国开了先河。医保支付制度从“看病报销”到“省钱奖励”转变,让政府、医院、医生和患者形成“利益共同体”,使基层医疗集团有了主动做好居民健康管理、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动力。
2017年8月,国务院医改办在深圳召开全国医联体建设现场推进会,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现场交流和推广了深圳市罗湖区以及其他典型的先进经验。
事实上,强大的基层卫生健康体系,也为深圳打赢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大规模筛查、隔离、管理疑似患者、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等过程中,深圳社区医护人员很好地肩负起了健康“守门人”的职责,为疫情防控筑就了一道坚固的堤坝。
经过近5年的改革,目前,深圳已陆续组建13家基层医疗集团和15家区域医疗中心,以健康为导向,高效配置资源,值得期待的是,到2025年,深圳将组建23个区域医疗中心、23家基层医疗集团,共同组成全市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作为一个医疗地位在人们心目中并不突出的城市,深圳基层医改的成功,是对深圳的改革形象的再一次确认。而展望未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仍然需要通过改革来不断化“短板”为“长板”,不断释放医疗活力,不断提升与城市定位相匹配的医疗服务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