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40年|从政府主导向社会化转变 普法新机制塑造城市软实力
2020-08-18 22:49
来源: 深圳新闻网

深圳特区40年|从政府主导向社会化转变 普法新机制塑造城市软实力

人工智能朗读: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8月18日讯(记者 张玲 通讯员 司新宣 普法处)2012年,深圳市普法办开始实施公民法律素质提升资助计划,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该计划已成为动员社会、汇集民智的重要普法平台,被评为广东省2012年度法治惠民实事工程之一。

2019年底,《公民法律素质提升项目资助计划管理办法》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出台。

目前,公民法律素质提升资助项目呈现系列化、档次高的特点,形成了“歌乐山大讲堂”“蓝海法律沙龙”“民断是非”“剧说宪法”等一批特色普法品牌。


“填鸭式”教育,普法教学模式单一 

公民法律素质反映着一座城市的品格,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

1986年,中宣部、司法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五年一个周期的普法规划。那一年,深圳启动了“一五”普法,正式拉开普法的帷幕。

1997年,为贯彻邓小平同志“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指示精神,在全国还没有统编的中小学法制教材的情况下,深圳编写了全国第一套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教材——《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高中、初中、小学版三册,并要求全市中小学把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学大纲,从而建立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长效机制。

此外,深圳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为外来务工人员量身订制了《深圳市劳务工学法用法读本》免费发放了数百万本;遍布全市的6000多个法制宣传栏,及时解读最新法律、法规;“深圳市公民法律大讲堂”打造了“一所没有围墙的法律大学”;“法官说法”“普法广场”“法制纵横”等栏目占据主流媒体的主要版面和时段,织就了一张立体宣传网络。每年12月,市民尤其能感受到深圳浓郁的法治文化氛围,比如“法制大观园”活动,已成为各单位普及专业法的平台,吸引数万群众参加。

在开始的二十多年间,这种政府主导型的普法模式成效明显。“从不知‘法’为何物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深圳市民的法治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民普法有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位基层法律工作者忆及当年深有感触。

但普法手段较为单一,“填鸭式”教育存在受众积极性不高,普法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公民对于普法的需求,深圳市普法办、深圳市司法局经过研究认为,应当推动普法教育从政府主导型普法向社会化普法转变。

全国首创资助计划,汇集社会之力普法

2011年,深圳市公开征集各类公益普法项目,鼓励和支持更广泛的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法制宣传活动。

2012年,深圳市普法办开始实施公民法律素质提升资助计划,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社会力量普法资助机制。这一年,深圳市普法办共收到包括学校、社工机构、企业、行业协会等多种社会机构资助申请207个,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涵盖法治辩论赛、小品、动漫等多种形式,不少是原创性、高质量的创新项目。

深圳市普法办成立专门的评审委员会,从中评选出罗湖外语学校高中部的《中学生应具备的法律常识专题纪录片》、华程小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的“做守法的哥,创优质服务”系列活动等15个资助项目。

资助计划“集全市之力,凝全民之智”,通过普法的社会化,弥补了单一的政府主导型普法的不足。“资助计划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很有创新性。现在看来,事半功倍,普法效果好。”广东省普法办有关负责人评价说。

资助计划被评为广东省2012年度法治惠民实事工程之一。

2019年,《公民法律素质提升项目资助计划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出台。将资助计划的资助对象从社区团体扩展到了个人。

《办法》建立了社会评价机制,深圳市普法办对资助项目可以采取调查问卷、公众留言等方式进行社会评价,。

如果说公民法律素质提升资助计划,为深圳引导全社会参与普法找到“突破口”,那么《办法》的出台,则为奏响社会力量普法“大合唱”提供了制度保障。

有序推进普法制度化,奏响普法“大合唱”

近年来,深圳已逐渐探索形成“歌乐山大讲堂”“蓝海法律沙龙”“民断是非”“剧说宪法”等特色品牌,高水平的法治宣传正渐行渐近。

“民断是非”是深圳市法学会打造的公益普法平台,通过辩论赛、模拟法庭等形式,建立由普通市民组成的大众评审团、法律专家点评的普法宣传模式。在市民王女士看来,“民断是非”围绕重大事件、焦点或热门话题,是紧贴生活的开放式普法平台。


“歌乐山大讲堂”是由西南政法大学校友会设立的公益性学术讲座。2020年5月,《民法典》正式颁布。大讲堂围绕以宣讲《民法典》为主题的系列解读讲座线上开讲。第一期邀请了著名民法学者、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王利明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吸引了近万名网友在线收看和关注。

“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重大改革于法有据”“让法律成为信仰”“要使有温度的法律服务看得见、摸得着、够得上”——伴随着深圳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这些与“法”相关的话语,市民已经耳熟能详。

[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