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40年|唱好“山海经”打好“特色牌” 大梅沙村的美丽逆袭
2020-08-19 18:28
来源: 深圳新闻网

特区40年|唱好“山海经”打好“特色牌” 大梅沙村的美丽逆袭

人工智能朗读: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陈琳君 潘峰 邱嘉熙)阳光、沙滩、椰林、海浪……提到大梅沙,人们总会联想到这些极致浪漫的场景,这里已然成为市民游客心中的向往之地。有别于那些夹杂在中心城区众声喧哗、鳞次栉比的城中村,身处滨海之间的大梅沙村是一个不急不躁、慢条斯理的“非典型”城中村,仿若深藏于这座喧嚣城市的一颗“明珠”,显得格外珍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以来,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大梅沙村这个极具特色的渔民小村顺应时代发展大潮,紧擎改革风帆,以不断向好的衍变轨迹向世人“讲述”了一个“生态宜居、村容整洁、村风文明、生活富裕”的古村落蝶变史。

   
1994年大梅沙村村貌

百年古榕树见证岁月流转

行走在村里,尤为醒目的是村口的一棵茂密粗壮的大榕树。硕大的树荫撑开一片阴凉之地,村民常聚集于此,老人摇着蒲扇或乘凉或下棋,小孩嬉闹玩耍,享受闲暇时光,微风不时吹来,好不惬意。在高楼林立和人来车往的现代都市环境里,这种自得其乐的村庄生活凸显出自身的别样风味,行走在村里巷道上,一股怡然自得的气息随之扑面而来。

虽是客家聚落,大梅沙村却没有传统客家民居的宗祠和祖屋,村里唯一一处与民俗信仰有关的场所是村北入口的一棵老榕树和榕树下放着的各种信仰的神龛。“这棵古榕树应该有200多年历史了!”“村后面原来还有很多这样的大树,樟树、榕树、龙眼树等,占了七八亩地,以往村里开会,都在大榕树下。”在村民看来,这片古树林是能带来风调雨顺、佑护村民平安的“风水林”。

与大榕树相对应的是这座村子悠久的历史,虽没有明文记载,但村里的老人说,村子的历史最早都可以追溯到三四百年前,当属清康熙年间恢复新安县界后的新建村落。这个距今已300多年的古村落,在整个梅沙片区都算的上是较大的村庄,人口最多时有五六百人。“700亩水田、800亩旱地,再加上几千亩的山地和林地,就是整个大梅沙村村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村民杨官平向记者表示,那时候,大梅沙村、小梅沙村、成坑村、上坪村四个生产队,基本依靠种田打渔为生,每家每户都要在生产队的统一安排下,外出务农打渔,长年累月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用杨官平的话说,几乎人人都过着“吃完上顿愁下顿”的苦日子。

“古榕树旁的这座房子是当年大梅沙第一生产队的仓库。”杨官平是土生土长的梅沙人,年过花甲的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段“艰苦岁月”,年幼的杨官平每天都会到这棵大榕树下“放牛”。在他的记忆里:“一条裤子穿一年”“顿顿都是咸鱼青菜”足以可见当年的日子过得有多难。“能早日过上‘不愁吃、不愁穿、不愁用’的日子,是每一个大梅沙村民的梦想。”杨官平说,在物资匮乏的计划经济年代,“没有票证是万万不行的”,那时买东西光有钱还不行,如果没有票证,就算有钱也买不到想要的东西,买煤买菜买油买布买啥都得要票。

由于大梅沙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整个村里除了西边的几排屋子是坐西向东外,其他的几排屋子都是坐北向南,在最北边的一条通道就是大梅沙村最宽的巷子,巷宽4米左右。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作为梅沙“第一大巷”,这条巷子要比村里其他的巷口热闹得多。“这里就有一间小卖部,是当年盐田供销社在大梅沙地区开的唯一一个日常百货小店铺,周边的成坑村、上坪村居民都要来这里买酱醋糖茶。”

“当年,就是在现在大梅沙股份公司办公楼斜边上,有一个被称之为‘红心煌’的地方,那里平时作为全村孩子上学的‘学堂’,关键时候还是村里商讨大事的‘议事堂’……”岁月如歌,时光流转,而今,数代皆为渔民或农民的大梅沙村民早已不再捕鱼或耕种,唯有老榕树、青瓦石、古屋、巷道还依稀作为这座古老村落历史的见证,折射时代的变迁。

   
大梅沙村航拍图

唱好“山海经” 紧擎改革风帆前进

1978年,全国上下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大梅沙村也闻“风”而动。1979年,实行分田到户后,部分村民依旧过着耕田打渔的日子,村里一些劳动力则开始往外转移,到沙头角甚至更远的地方打工。“当时,沙头角有一家商贸公司,业务做得很大,我们村里很多人都去那里打工。”杨官平回忆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1988年,有经商的人来到大梅沙村,承包了村里的稻田用来养虾。“彼时,村民的经济来源除了外出打工外,还有农田租金,村民的生活开始逐渐变得富裕起来了。”说起那时候的场景,杨官平记忆犹新。

20世纪90年代,深圳城市规模和经济迅速发展。跟随改革开放的步伐,大梅沙村大量土地被征用,村里也由此分得了一笔“返还金”和一批“返回地”。对于当地村民来说,称得上是祖祖辈辈以来分得的“第一桶金”,从那以后,基本每家每户都吃上了“租金饭”,这也由此彻底改变了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92年,深圳开创全国之先河,出台了《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农村城市化的暂行规定》,深圳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作为深圳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发展起来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深圳发端、创建、巩固、发展,深圳市大梅沙股份合作公司也在那一年得以正式成立。


大梅沙滨海文旅艺术小镇

两年后,深圳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股份合作公司条例》,鼓励成立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这让大梅沙村民进一步看到了“希望”,那一年,村委把村里的部分集体资产转为村民的个人股权,使村民人人有股权,年年有红利。大梅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骆小军介绍,40年来,在几任董事长的带领下,大梅沙村在改革浪潮中奋勇争先,“乘风”而上。从1992年到1998年,大梅沙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千元跃至5万元。“我们还为村民推出了免费体检、在节假日发放慰问物资,并对培养出大学生的家庭给予资金奖励。”

“我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想着怎么抢抓发展机遇,让村民过上更加富裕的好日子。”在骆小军看来,传统以“收租子”维系的体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长远来说,我更希望能摆脱过度依赖物业收租的模式,加快向实业等新业态新经济转型,带领村民走出一条加速发展的新路子。”

长河流淌、斗转星移,走在静谧惬意的大梅沙村里,从村民感慨万千的介绍中,街头巷尾老人孩子满溢的幸福感中,不难发现,大梅沙村正以日新月异的变迁见证着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村民切切实实享受到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带来的巨变。

打好“特色牌”走文旅融合发展新路

大梅沙村算是典型的岭南村庄,村中榕树成荫,小巷蜿蜒细长。2017年12月,以“村市(是)厨房”为主题的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盐田分展场选择在大梅沙村举行。“建筑师与艺术家配对合作,共同探讨未来城中村更新的可能性,用可见的改变创造一种文明与冲突的共存互融,为盐田留下一种艺术生活方式的参考样板。”策展人刘珩告诉记者,展览一方面通过建筑微改造和环境改造,提升、梳理和整合大梅沙村现有零散空间,将创作、展览与村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方式统一结合,通过对10栋本土建筑和1栋临时展馆进行“微改造”,在深圳东部古老的大梅沙村呈现出独特的“城市共生”主题。

   
大梅沙村航拍图

一场双城双年展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城村共生”留下了一个参考样板,也为未来城中村更新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但作为盐田分展场,大梅沙村在展现盐田历史、艺术和文化的同时,也凸显了其在公共空间环境、基础设施方面亟待提升的发展现状。也正是基于此,不久后,大梅沙村与万科集团合作开展的“万村复苏”整体环境提升项目被正式提上日程。

该项目总用地面积为6.73万平方米,包括建筑楼栋290栋。项目定位为大梅沙滨海文旅小镇,完成对公共空间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提升等各项治理工程,并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由深圳万村发展有限公司将城中村内村民自建房或村集体自有物业进行统一租赁、专业化改造和规模化运营,通过合理规划,构建城中村运营生态体系。

根据项目规划部署,大梅沙村被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域:民俗文化艺术体验区主要以打造客家渔村特色、传统民俗文化艺术体验为主,植入传统手工艺作坊以及现代艺术工坊等烘托艺术氛围;文旅艺术配套区主要结合院落群组,融合新老建筑体现民俗文化特色,以文化艺术展览馆为中心打造艺术家聚落提供各类艺术展览、体验等活动场所;“特色精品酒店区”对老建筑进行翻新、强化传统风貌元素进而打造精品酒店;人才公寓区域主要整合现有空间改造为人才公寓为周边就业人群提供优质的居住配套服务。

深圳万村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就大梅沙村而言,目前定位的滨海休闲、文化艺术、旅游配套等功能都将大大提升整村的业态活力,带动大梅沙村甚至是周边片区的发展,最大化村民的物业价值,实现多方利益共赢。

大梅沙滨海文旅艺术小镇

滨海文旅艺术小镇加速蜕变

在引入市场化运作方式的同时,2019年8月,盐田区委区政府对大梅沙村占地面积约70960平方米、273栋建筑楼进行大刀阔斧地整治,全方位将该村落打造成滨海文旅艺术小镇。经过近一年的改造,原本破旧的外围商铺打造成高端大气的美食一条街,雕琢点缀村口广场的“绽放”雕塑、音乐喷泉、童趣广场、互动投影等“网红打卡点”,因地制宜将滨海特色文化融入大梅沙村,结合独具特色的商业业态,营造出滨海特色文旅氛围,全面提升大梅沙村的商业品质和文化品位。

大梅沙滨海文旅艺术小镇
           
大梅沙村成网红打卡点

如今,这条隐藏于市的“隐秘村落”成了不少旅人及文青的首选地。漫步在大梅沙村,五彩斑斓的颜色映入眼帘,空气中弥漫着文艺的气息。村内被称为“网红街”的一条主干道,路边数栋个性十足的建筑错落有致,房子的墙壁被绘满了鲸鱼、海狮、海豚、乌龟、海鸟……这些海洋精灵在墙壁上“跳跃”、在道路上“行走”,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走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

大梅沙滨海文旅艺术小镇

       

大梅沙村“网红街”

随着整体环境的大提升,大梅沙村也由此迎来质的“蝶变”,成了本地市民、外来游客旅游度假的首选之地。不久前,一场旅游节活动在盐田区大梅沙拉开帷幕,众多游客在此领略到滨海盐田的美景,而距离大梅沙海滨公园不远处的大梅沙村,也成了不少市民游客的打卡网红地。

大梅沙村“网红街”

风景好了,人气也慢慢旺起来,一幅精彩而有特色的“村落文旅图鉴”在眼前徐徐展开。近年来,大梅沙村从过去靠出租物业为主走上了一条“文化促旅游、旅游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了一次华丽转身。

梅沙街道党工委书记吴坤生向记者表示,大梅沙村有着良好的山海资源和悠久的文化历史,一系列整改有力的措施不仅消除了大梅沙村的消防安全隐患,改变了“脏乱差”的城中村环境,极大提升了大梅沙村的商业品质和文化品位,进一步完善了梅沙旅游版图和业态,助力盐田区打造高品质全域旅游示范区。“接下来,我们将大力促进本地村民与外来务工者的融合,让更多人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福利,期待下一个40年,大梅沙村再次绽放出不一样的光芒。

大梅沙村“网红街”
       
大梅沙村“网红街”


[编辑:郑创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