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40年|渔民村蜕变见证改革开放传奇
2020-08-27 17:10
来源: 深圳新闻网

特区40年|渔民村蜕变见证改革开放传奇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新闻网讯(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 刘嘉敏 实习生 杨静雨 覃钰清)罗湖是深圳改革开放的窗口,而渔民村更是见证了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年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的第一缕春风在这里吹过,峥嵘岁月在这里留下了发展的足迹,让这座小村落逐步发展成为现代都市型社区,这也正是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的缩影。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之际,深圳新闻网记者走进渔民村,看看大家的生活有哪些改变。  

渔民村位于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街道,土地面积仅0.25平方公里,浓缩了深圳经济特区从小渔村到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发展传奇,全国首个万元户村、全国首批社区股份公司、农村城市化改造样板,多个城市发展标签都从这里诞生。

小康生活:从万元户村到到先行示范村

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公园、村史馆,处处都在改造升级......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一周年之际,这里也将迎来崭新的面貌。今年,罗湖区委、区政府启动了渔民村先行示范建设工作,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努力将渔民村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村。

“渔民村见证了整个深圳市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它也在这当中起到了一个标志性的作用和角色。”渔邨社区党委书记李竞认为,像渔民村刚开始的万元户村的建设,包括到后期城中村的改造,再到现在创建先行示范村,这三个过程感觉都是跟深圳市同步发展、同步成长。“近年来,我感受村里股份公司的班子建设更加有力了,党支部在整个村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非常好的引领作用,村民更加团结了、更加自治了,在参与社区建设方面也更加有自主性,村民对自己的生活的要求和标准也更高了,幸福感也更加提升了。”

共同富裕:成为特区农村城市化的一个样板

1992年前后,渔民村集体资产达到800多万元,村民们都当上了股东,每年每人能分红1万多元。2001年,渔民村以“村股份公司自己组织改造,村民自筹资金”的独特模式,新建11栋12层高的住宅楼和1栋20层的综合楼。2004年8月,共1360套房子通过抽签分到了居民们手中,改造后的渔民村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花园式”社区,创新采用了“统一出租、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物业管理模式,成立渔丰物业管理公司,设立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成为特区农村城市化的一个样板。

“我们渔丰实业股份公司凭借着改革开放的政策,从一个小渔村,通过开办企业、开办实业、城中村改造等几个方面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实体,通过村民们的共同奋斗、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比较富裕的小渔村。”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颂球表示,渔民村一直秉持着共同富裕、共同发展的理念,带领着村民从居住环境、经济收入等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渔民村也将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跟深圳共同发展,为深圳的未来作出应有的贡献。

基层治理:连续6年“0”发案刑事警情

渔民村凭借细致的服务管理模式,连续6年“0”发案刑事警情,做到层级满意、群众满意。为解决群众报警求助难问题,渔民村建立了110”报警服务台,把服务和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更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治安防控能力。据了解,社区“110”报警服务台以警务室为中心、以物业管理公司为平台,出租屋管理站为依托,将出租屋管理员、保安员、民兵、义务巡逻队等群防群治力量统一整合在社区民警的指挥调度下,形成了一个覆盖社区各个区域的防范服务网络,为居民住户提供高效、便捷、优质服务的同时,节省了大量警力,赢得了社区居民群众的好评。

“社区‘110’是我们渔民村(基层治理)的创新典范,以我们整个物业的保安队伍、社区网格员为平台。”社区干警晏红卫谈道,只要社区有报警、求助、纠纷时,第一时间打电话到(参与)群防群治的各个物业的24小时中控室,基本上一打电话就能到达现场进行处置。“现在我们渔民村的治安也好了、环境也好了,居民在这里居住基本也不愿意离开了,都会很安心地住在这里。”

村民:住在这里更加幸福了!

渔民村历经了近百年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风起云涌的特区四十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渔民村发展越来越好,村民携手迈进小康生活,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原村民邓国华是1980年的时候出生在深圳,也是渔民村土生土长的深圳人。“八十年代的时候,渔民村附近有几个鱼塘,全部都是小的马路、泥路。日子的话呢,慢慢随着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整个渔民村的资产收益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包括学习、医疗、教育等方面都比以前有了飞跃性的发展。”邓国华说,我感觉住在这里更加幸福了!

[编辑: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