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网评论员 梁煖
昨日,《深圳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草案修改一稿)》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该稿扩大了母婴室、无障碍洗手间的配建范围。《条例(草案修改一稿)》明确,机场、车站、客运码头、口岸等交通枢纽场所和地铁换乘站点、学校、医院、公园,以及体育场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对外办公场所,商场、酒店、旅游景点等商业服务场所,应当配建母婴室、无障碍洗手间或者厕位,并保证在运营期间开放正常使用。
同时,为了保障有需要的人便捷出行,《条例(草案修改一稿)》新增了无障碍出行预约服务机制,要求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和出租车运营企业为有需要者的无障碍出行提供预约服务。仔细读来,修改后的条例草案对于母婴室和无障碍洗手间可能在现实中遭遇的诸多难题,都有对应的解决措施。
此前,地铁哺乳事件引起广泛讨论,公共场所母婴室的出现,对处于哺乳期的妈妈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不过,与母婴室一起出现的,还有配备不齐、有人随意占用、运营时间段挪作他用、成为吸烟室、管理不到位等现象。曾有知名演员吐槽一机场母婴室,房间内没有配备插座和洗手池,最后不得已只能去女厕所给孩子换尿布的情形。
2019年,深圳中心书城的母婴室被网友直言“太老旧”,未达到母婴室应有的配备标准。随后,中心书城做出回应,表示将进一步营造更加人性化的环境。小空间展现大关爱,母婴室的建设体现一座城市对于特殊群体的友好程度。近年来,随着深圳各大公共场所母婴室的普及,带娃出门不再是一件苦差事。截至2020年7月,深圳全市已有845间公共场所母婴室上线深圳母婴室地图系统。自此,母婴室的建设驶入“快车道”。本次条例的修改,更是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母婴室的供求平衡。母亲带孩子出门,无法预测什么时候有需要,更不能跳过没有母婴室的路段,只有质量和数量都达标了,妈妈们才能完全避免尴尬。
无障碍洗手间、无障碍出行对于城市的建设,提出了更多人性化的要求和设计细节上的挑战。盲道不连贯、被其他物品占据、没有导盲犬无法出行等,都是无障碍出行上的“拦路虎”。就笔者观察而言,在深圳,公共巴士上鲜少有残障人士出现,而地铁的应对措施则相对更完善一些,会有车站工作人员为残疾人士提供接应服务。
对于很多残障人士来说,不想麻烦别人是初衷,但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应该为他们创造较为自然舒服的出行条件,是城市友好更是城市文化的一种行为自觉。新修改的条例,新增了无障碍出行预约服务机制,相信对于有需要的人来说,出行不再是羞于说出口的难事。笔者注意到,刚发布不久的政府工作报告也特别提及,要构建高质量婴幼儿照护托育体系,推动无障碍城市、儿童友好型城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
在城市人文关怀中,便民设施不能只是一个点一个点,要能连成一条线,母婴室、无障碍出行、关爱儿童都是重要环节。城市友好了,他们就方便了。
相关报道:
深圳拟立法扩大母婴室配建场所范围 建立无障碍出行预约服务机制
往期内容:
深网观察 第409期|团结抗疫是应对深圳突发疫情最有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