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3月24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立兰 通讯员 余园)疫情期间,许多患者罹患“小病”后自行处理,甚至讳“新冠”而忌医,但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比如,急性心肌梗死。
3月20日,南方科技大学医院胸痛中心团队身穿近30斤铅衣并在二级防护下,为一名生命危殆的急性心梗患者执行急诊介入手术,争分夺秒为心梗患者开通生命“补给线”。
3月18日,48岁的李先生早晨起来就感觉胸闷喘不过气来,除了发作的时候出汗和乏力很快又自行缓解,李先生没把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当回事。因为家在封控区,李先生想着能忍就没事,一直拖着不去医院。这一拖就拖了两天,李先生胸闷越来越严重,呼吸困难,濒死感袭来。3月20日凌晨1点半,李先生被紧急送到南科大医院急诊,已发生心源性休克及恶性心律失常。
做好防护的急诊科医护人员紧急安排抢救,胸痛中心马上启动救治绿色通道。经评估,李先生为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专家共识建议疫情期间优先考虑溶栓治疗,但其生命体征不稳定,生命危在旦夕,胸痛中心医疗团队决定:必须立即行急诊介入手术。手术人员及导管室按防护标准准备,并将患者最快速度按规定路线转运至心导管室。
为避免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介入层流手术室需关闭层流,层流一关闭空调随之关闭,完全就是在一个密闭得像蒸笼一样的环境里做手术。医疗团队争分夺秒做好各项防护,南科大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心血管内科主任陈小林等进入导管室的医护人员先穿上防护服,再穿一套近30斤的防护铅衣阻隔辐射,最后再穿上手术衣,还要戴上N95口罩、防护面屏等多层防护,在严密的防护下为李先生紧急进行冠脉介入手术。
套上双层手套后,陈小林主任操作导管、导丝时感觉“手感”变差了,防护面屏也起了一层水雾,视野变得模糊。“介入手术必须步步精准,经验和手感十分重要,笨重的防护装备令操作难上加难。”陈小林主任说。尽管如此,医疗团队仍然争分夺秒,凭过硬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及熟练的配合,成功完成了手术,顺利开通了闭塞的右冠状动脉并植入支架,重新续上“生命线”。
李先生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高血脂病史4年,平时还喜欢抽烟,这些都是容易引发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而此前出现的胸闷、胸痛等异常信号,一直被李先生“屏蔽”,进一步拖延了病情。疫情期间不少市民抱着“靠忍、靠拖”的想法,能不去医院就不去,能推迟就医就推迟,但对于像李先生这类的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来说,当身体出现异常时一刻也不能耽误。
陈小林表示,急性胸痛患者发病初期90分钟的救治时间尤其宝贵。临床发现急性心肌梗死若能在发病后2小时内采取合适的治疗,死亡率仅为1%。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准确判断并实施正确的治疗,是挽救急性心肌梗塞生命的关键。为此医院胸痛中心按国家要求制定了详细、规范、实用的流程,按患者病情轻重,按流程优选最佳治疗方案。
陈小林还提醒,心血管疾病在疫情防控期间仍然处于高发态势,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并不会因为居家隔离而减少,若发生胸闷、胸痛、气促不止等急性症状,考虑是心肌梗塞可能,切不可因疫情而延误就诊,应立即拨打120就诊电话,在封控管控区的隔离人员,第一时间也要同时联系辖区社区三人小组,做好个人防护,尽快就医。
原标题:《封控区居民突发急性心梗!医生“二级防护+30斤铅衣”紧急“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