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0高达18的BA.5变异株在国内社区传播 将带来什么?
2022-07-08 09:16
来源: 南方plus

R0高达18的BA.5变异株在国内社区传播 将带来什么?

人工智能朗读:

近日,我国内地首次报告奥密克戎变异株BA.5本土疫情。7月5日,西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地本轮疫情传播毒株为BA.5亚型,截至5日24时,已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29例;6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通报,当地新增的3名感染者的基因测序结果也为BA.5.2分支。

研究表明,BA.5毒株比今年年初导致我国本土病例激增的BA.2传播速度更快,感染病例的CT值低,传染性更强。在全球,该毒株正在引发新一轮疫情流行高峰。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奥密克戎BA.5亚型已成为美国主要流行毒株。

据6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通报,近期我国的BA.4和BA.5境外输入病例呈不断增加的迹象。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表示,要高度警惕BA.4和BA.5境外输入传播。

作为奥密克戎最新“升级版”变异株,BA.5的传播力为何又增强了?它的致病性如何?在全球呈现出怎样的流行趋势?

传播力更强:

BA.5拥有与德尔塔毒株相同突变L452R

今年3月15日,BA.5序列被首次上传至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来自2月25日在南非采集的一名患者的鼻咽拭子。2月至4月期间,BA.5毒株在南非增长显著,成为主要流行株。3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入监测名单。

5月28日,我国大陆迎来首例境外输入奥密克戎变异株BA.5感染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在线发文报告具体情况。

周报指出,该患者4月25日从乌干达(KL535航班)出发,4月26日在阿姆斯特丹转机,4月27日从韩国首尔转机(KL535航班)。其在中国和乌干达分别接种了四剂抗新冠肺炎疫苗(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

据多项研究结果,BA.5基本上能够逃避由“疫苗接种”和“感染”引起的中和抗体,其传染性比BA.2变异株可高出36%。一南非学者研究显示,BA.4/5的R0值或可达到18.6,是原始毒株的5.6倍、Delta的3.65倍、奥密克戎BA.1的1.96倍、BA.2的1.39倍。

R0值被称为基本再生数,指的是没有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如没有戴口罩也没有打疫苗,在一个全人群易感的环境中,平均一个患者可以传染的人数。目前人类已知的病毒中,麻疹病毒的R0最高,为12~18。这也意味着,BA.5的传播力已经近似已知病毒的最高级别。

中疾控周报表明,BA.5看起来比BA.1和BA.2具有增长优势,是因相关变异所影响,主要是由免疫逃避所驱动。科普博主@庄时利和7月5日在博文中亦表示,BA.5的特点是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携带L452R突变),并在此基础上在真实世界中有更强的传染性。

与此前在我国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BA.1、BA.2相比,BA.5新增L452R突变是导致其传染性更强的主要原因。作为新冠病毒与人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载体,S蛋白是病毒进入人体的关键。L452R正位于S蛋白的RBD(受体结合域),这是新冠病毒与宿主细胞ACE2受体结合的位置。

在这个位置上,L452R突变使得452号氨基酸变为亲水氨基酸,从而导致宿主细胞与S蛋白结合得更加紧密。

牛津大学科学家的血清学研究结果显示,L452R变异位点恰好能够帮助病毒突破现有疫苗等构建的免疫屏障,提高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能力,因此拥有高传染性。值得注意的是,德尔塔变异株有一个发生在同一位置的突变L452R。

如今,德尔塔毒株的“传播利器”L452R突变来到了奥密克戎BA.5身上,使其与此前变异株相比传播风险大大增高。有专家预测,今夏全球可能面临由BA.4或BA.5引起的新一波流行。

全球流行趋势:

“重拾”入肺能力,临床症状持续时间长

6月以来,奥密克戎变异株BA.4、BA.5已席卷美国、南非、葡萄牙、英国、以色列、墨西哥等多个国家。

6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新冠疫情周报中提到,BA.4、BA.5已经取代之前的BA.2成为全球主要毒株,导致一些国家住院人数激增。6月20日至6月26日期间,全球新增病例数达到410万例,增长率与前一周(6月13日至19日)相比提高了18%,为4月以来的最高值。

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6月26日至7月2日,BA.5感染病例占全新增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53.6%(此前一周的占比为40.5%),BA.5的占比则为16.5%,两者合计约占感染病例总数的70.1%。

全球病毒基因共享数据库(GISAID)最新分析结果显示,目前位列前三位的奥密克戎亚分支是BA.5、BA.2和BA.4,BA.5占比已呈较快上升趋势。我国香港近期出现疫情反弹,当地卫生防护中心表示,奥密克戎毒株BA.2.12.1、BA.4、BA.5感染者数量均有上升趋势,其中BA.4、BA.5传染性高,未来可能成为香港主要流行株。

新加坡卫生部部长也公开表示,7月4日当地感染BA.4、BA.5的患者已增至50%,预计下周BA.4、BA.5将成为新加坡主要毒株,患者占比达到七至八成。

病毒传播力增强,致病力会有变化吗?

回顾奥密克戎毒株的变异史,最初的原始毒株能够利用肺泡细胞独有蛋白入侵人类肺部,增加重症风险。不过,变异株BA.1、BA.2失去了该能力,大多只能感染患者的上呼吸道,因此感染者多为轻症。然而新近研究发现,BA.5分支重新找回了能够感染肺泡细胞的能力。

根据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的报告,他们在对仓鼠的研究中发现,BA.5比BA.2更容易在仓鼠的肺部、肺外周扩散,感染BA.5病毒3天后,仓鼠肺周边的RNA水平是感染BA.2病毒的5.7倍;在一周时间内,感染BA.5的仓鼠更容易出现呼吸急促、皮下氧饱和度降低、增强呼吸间歇值上升的情况,也更容易出现支气管炎、肺泡损伤和肺部充血/出血。

不过,@庄时利和在其科普博文中称,法国卫生部6月15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与BA.1相比,BA.4/ BA.5的住院率没有明显升高,但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更长。BA.4/BA.5在感染者中的中位年龄更大,有风险因素的比例更高。除了病毒本身的毒性,感染者年龄、既往感染史、疫苗接种情况等,都会影响到实际临床症状。

实际上,目前对BA.5致病性的研究也仅出现在实验仓鼠上,尚无数据表明在人类感染者身上会引发更严重的症状。

5月起,欧洲疾病预防与管控中心(ECDC)便将BA.5列入“值得关注的变异毒株”,呼吁各国继续推进加强针的接种,依旧可以达到一定保护作用。

【记者】陈伊纯

[编辑: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