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逐渐转凉,万只候鸟翩然飞抵福田红树林湿地,开启它们的越冬季;洪湖公园中,荷塘与白鹭相映成趣,高大的水杉显出静谧......一片片城市“绿洲”开始绽放秋日鹏城的湿地之美。落霞飞鸟,水天一色,湿地公园已成“美丽深圳”新名片,也徐徐铺开了深圳山海连城,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画卷。
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珍爱湿地 守护未来 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致辞,提出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些穿越时空的经典诗句,充满着浪漫与写意,更充满着湿地的身影。在城市的高速发展中,如何实现生态与发展双赢?深圳将理念内化为实际行动,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同湿地融为一体,打造生态宜居之城。
碧波荡漾,览尽芳华。深圳已由过去的湿地单一要素保护、局部保护延伸到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成效明显。除了在“海上城市客厅”邂逅“自然精灵”,我们也能在鹏城湿地保护的一本本“手账”中窥见丰富的生态“家底”。“十三五”期间,深圳启动和持续开展了12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修复面积达43.33公顷。福田红树林湿地、华侨城湿地分别于2020年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及2021年广东省重要湿地名录。湿地保护有质量更有数量,截至今年10月底,深圳全市正式挂牌建设湿地公园15个,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市级湿地公园10个、区(县)级湿地公园4个,湿地也由此成为市民共享的绿色空间。
海洋净滩,鱼鸥嬉戏,深圳将湿地融入城市生活。多样的湿地资源保护策略、细化完善湿地分级分类保护体系之下,政策制度设计正不断健全。《深圳市湿地保护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开展正处于进行时,湿地公园建设和湿地保护小区建设也在推进中。红树作为深圳“市树”,是湿地重要物种之一,也是深圳精神的文化象征,对于红树林全面开展保护修复,将进一步润泽湿地的和谐之美,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水光潋滟,岸芷汀兰,漫步湿地公园休憩已成生态惠民福祉。预计到2035年,深圳将建成“国际湿地城市”,湿地面积总量保持稳定,湿地保护率达到50%,滨海湿地生态状况有效改善,建成区湿地生态空间品质得到优化,“为子孙后代留下大美湿地”。我们也期待深圳继续探索适宜国际化大都市特征的湿地保护形式,打造好“美丽中国”典范,为全球湿地保护修复贡献更多方案。
出品人:蓝岸
总策划:陈建中
监制:肖刚
评论员:梁煖
观察员:陈致远
视频剪辑:梁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