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让传统文化有了创新注脚
2023-04-11 17:07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咏春》让传统文化有了创新注脚

评论员 梁煖

“演员5次返场”“观众全体起立”“谢幕时长10分钟”,4月7日晚,国家大剧院里掌声久久不息,深圳出品的舞台剧《咏春》用诚意满满的精彩演出,点燃全场观众的热情。

舞剧《咏春》,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品,深圳歌剧舞剧院创排演出。舞剧将“咏春拳”和“香云纱”两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元素融入舞蹈,用当代舞蹈语言活化传统武术,彰显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时代气质。该剧以一深圳剧组拍摄电影《咏春》为引,电影里的“叶师父”怀抱“咏春堂”牌匾踏入群雄林立的武馆街,只为开咏春的一扇门;舞台上的片场中,剧组众人同样怀抱梦想奔赴山海,只为追寻心中那一束光……

一票难求,圈粉无数,《咏春》一出即在不少年轻人心里“封神”。今年年初,在B站跨年晚会上,13分钟的舞剧《咏春》片段超前亮相,五大掌门聚首,舞蹈与武术之美一露锋芒,就惊艳破圈,浏览破2亿。刷屏全网、赞叹不绝的口碑,酷炫的传播与传统文化双向奔赴,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了双非遗、双线叙事的创新表达,以及传统文化的滋养与“召唤”。

《咏春》因“英雄”而来,由“追光者”而展开,最终落在“理想”,与深圳的城市精神一脉相承。年轻的深圳,平均年龄只有32.5岁,光环里和光环外的人都在追光,一起歌咏春天。《咏春》剧中,荧幕上打出的“英雄站在光里,而我们,愿是那束光”字样,勾出了很多观众的赤诚情怀,也击中了很多“不被定义”的年轻人的心。

舞武融合,《咏春》以“深圳出品”致敬凡人英雄。观念的变革与创意的力量,让传统文化以更火的方式、更新的内容进行传播。在《咏春》中,主创团队不断探索,以舞蹈呼吁对广东优秀文化保护、活化、传承。“深圳设计”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咏春拳”“香云纱”展现出新的生命色彩,亦让舞剧《咏春》通过艺术的表达,为“咏春拳”“香云纱”赋予了全新的脉动。

从深圳到全国,《咏春》每演出一场,都赢得热烈的反响。深圳是年轻的“创新之城”,也是魅力四射的“文化容器”。舞剧《咏春》,带着时代的精神追求、审美风尚和文化的温度,走向大众,走向年轻人。传统、历史,不再是僵死的、呆板的,而是生动、鲜活的,富有创造性的,《咏春》让年轻人与传统文化更加亲近,也迎来青年们的深情拥抱。

一直以来,身处时代聚光灯下的深圳,坚持把文化繁荣发展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让高度的文化自觉成为深圳文艺精品创作生产高效运转的风向标。让传统文化写下创新注脚,对传统文化怀珍重之心,在不断创新之中不盲从,方能成就创作者的才情迸发,也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品格与文化责任。

深圳出品《咏春》强大的“破圈力”背后,我们期待更多文艺英才扎根深圳这片文化沃土,创作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气派、深圳风格”的文艺精品,进一步探索深圳的文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编辑:施冰冰 吴超] [责任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