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深交所。
深圳新闻网5月17日讯(记者 邓涛 黄思凌 何静)想要了解深圳,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肯定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作为这座城市金融业的标志,其所承载的历史积淀就像是这座城市展示所有精彩的电影胶带,集中了这个城市的经典,为深圳特区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果没有深交所,深圳的辉煌也许会逊色很多”作为公认的深交所创始人之一,深交所筹备组负责人、深交所第一任副总经理王健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今,深交所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市场关注。
行驶在深南大道上这条最具城市精神象征的公路上,坐落在深圳中心区的深交所大楼由方正的塔楼和空中悬挑的裙楼所组成,裙楼的悬挑高度达到36米,大厦底座被抬升至30多米形成一个巨大的“漂浮平台”,平台的“腰部”有一条走马灯光带正在滚播深市上市公司信息,因此,深交所被许多市民戏称为“迷你裙”楼。
“漂浮平台”相传是设计者荷兰建筑设计天才库哈斯的匠心所在,这是他继设计了具有空前视觉冲击力的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之后在中国的又一力作。库哈斯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这个巨大的“漂浮平台”既成为承接上部的平台,同时又释放了下层的空间,抬升大厦的基座,提高了大厦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也增加了大厦的曝光度,从这个空中平台上,深交所将向全世界证券市场发出深圳的声音。
初创伊始风雨兼程
深圳证券市场的起步最早可追溯到1986年。当时一些企业为了摆脱经营中的困境,进行了股份制改造。1988年4月1日,深圳发展银行在特区证券公司的柜台上开始了最早的证券交易。随后深圳市国投证券部和中行证券部相继开业,万科、金田、安达、原野(世纪星源的前身)等也陆续发行了股票并上柜交易。 “老五家”股票在“老三家”证券部的柜台交易,构成了深圳证券市场的雏形。
回想起深交所成立前股票市场的乱象,不少亲身见证者至今还记忆深刻。1988年4月,深圳发展银行的股票首次开始实行柜台交易,1990年上半年深圳股市节节攀升,公众投资意识突然增强,很快进入到狂热阶段。仅在5月25日至6月17日短短20天内,“老五股”的价格就取得了一路上扬的涨幅。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悄然诞生,首任副总经理王健和禹国刚主持了简单的敲钟仪式,在没有鲜花簇拥和镁光灯的聚焦下,尚未拿到中央“准生证”的深交所便开始了艰难的试营业。当时几乎所有人们都以新奇、怀疑的目光,揣测着这个新生儿的命运。
“股票能赚钱”几乎一度成为所有股民的共识,炒股狂热已经达到万人空巷的地步,赚钱效应驱动全国各地的股民一麻袋、一皮箱的现金前来交易,但落后的柜台交易远远无法满足需要,在供需失调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黑市在求票若渴的人群中自发形成,造成了一系列的市场乱象,这也促使了深交所加快成立的步伐。
证券交易进入“高铁”时代
谁也不曾想到从最当初的“三五个人、七八条枪",经过不到30年的发展,深交所已然形成特色鲜明的多层次市场体系和丰富多元的产品体系,多项市场指标位于世界前列。深市的发展俨然影响了上亿股民的生活方式和理念。遥想当时深交所筹备组初创期间,连个像样的办公场地都没有,只能租用国贸大厦的几间仓库当做筹建办公室。可以想象,深交所从筹建到开业,从无到有,这条路上充满着多少艰辛与坎坷。
从国贸大厦的几间仓库到深交所新大楼,这不仅是深交所的一部成长史,也折射了深圳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2016年6月6日,深交所开市钟的钟声,开启了第五代交易系统的正式投产和成功运行,同时中国证券期货业南方信息技术中心顺利启用。新一代交易系统标志着我国证券交易已进入全新的“高铁”时代,全面提升了深交所在全球证券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春风又唤南海潮。深交所的探索与实践,成为了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精彩缩影。新一轮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新的伟大征程即将开启,深交所正肩负着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再当开路先锋的使命,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深圳证券交易所运营中心被许多市民戏称为“迷你裙”楼。
深交所由方正的塔楼和空中悬挑的裙楼所组成,大厦底座被抬升至30多米形成一个巨大的“漂浮平台”。
大楼主雕塑以牛首为基,寓意开拓耕耘、坚韧不拔,两条蛟龙腾空而起,呈庄重遒劲之龙门,羽翼飞扬的凤凰,象征凤凰涅盘的自强不息。
深交所上市大厅。
深交所第一代开市钟。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诞生,首任副总经理王健和禹国刚主持了敲钟仪式。
深交所第二代开市钟。
深交所第三代开市钟。
深交所目前正在使用的开市钟。
上世纪市场上流通的纸质股票。
深圳1991年11家上市公司新股认购申请表。
第一张股东名卡。
1991年11家新股认购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