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图片视觉 > 时事社会 > 

“深闺”山村的慢生活

2019-05-27 08:01来源:新华网

  5月26日,经营“一方乡舍”民宿的石舍村村民方敦伟(左一)与家人在门口合影。方敦伟累计投入120余万元将自家祖宅改造成拥有4间客房的民宿,民宿于2018年5月开始营业。 石舍村是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乡村慢生活体验区中的三个村落之一,位置偏僻,依溪而居,风景秀美。近年来,石舍村结合古建筑保护工作,在清洁、美化村庄的基础上,对一些废弃古建筑进行修缮,引入咖啡馆、民宿等文化创意类项目,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小山村走上了一条发展美丽经济之路。2018年,石舍村接待游客10万8千余人次,旅游经营净收入1260余万元。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5月26日,在石舍村共同经营“三只蜗牛”手工艺品商店和客栈的姐妹陈紫画(右)、陈莫寒在展示制作的手工艺品。 石舍村是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乡村慢生活体验区中的三个村落之一,位置偏僻,依溪而居,风景秀美。近年来,石舍村结合古建筑保护工作,在清洁、美化村庄的基础上,对一些废弃古建筑进行修缮,引入咖啡馆、民宿等文化创意类项目,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小山村走上了一条发展美丽经济之路。2018年,石舍村接待游客10万8千余人次,旅游经营净收入1260余万元。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5月26日无人机拍摄的富春江镇石舍村的古建筑群。 石舍村是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乡村慢生活体验区中的三个村落之一,位置偏僻,依溪而居,风景秀美。近年来,石舍村结合古建筑保护工作,在清洁、美化村庄的基础上,对一些废弃古建筑进行修缮,引入咖啡馆、民宿等文化创意类项目,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小山村走上了一条发展美丽经济之路。2018年,石舍村接待游客10万8千余人次,旅游经营净收入1260余万元。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游客在石舍村洒秀咖啡馆内阅读(5月25日摄)。据了解,这里每月会策划举办书画、布艺、陶艺、摄影等各种形式的艺术展,也有音乐会、读书会等。 石舍村是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乡村慢生活体验区中的三个村落之一,位置偏僻,依溪而居,风景秀美。近年来,石舍村结合古建筑保护工作,在清洁、美化村庄的基础上,对一些废弃古建筑进行修缮,引入咖啡馆、民宿等文化创意类项目,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小山村走上了一条发展美丽经济之路。2018年,石舍村接待游客10万8千余人次,旅游经营净收入1260余万元。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5月26日无人机拍摄的富春江镇石舍村。村庄依山傍水,风景秀美。 石舍村是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乡村慢生活体验区中的三个村落之一,位置偏僻,依溪而居,风景秀美。近年来,石舍村结合古建筑保护工作,在清洁、美化村庄的基础上,对一些废弃古建筑进行修缮,引入咖啡馆、民宿等文化创意类项目,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小山村走上了一条发展美丽经济之路。2018年,石舍村接待游客10万8千余人次,旅游经营净收入1260余万元。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游客在石舍村游览(5月25日摄)。 石舍村是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乡村慢生活体验区中的三个村落之一,位置偏僻,依溪而居,风景秀美。近年来,石舍村结合古建筑保护工作,在清洁、美化村庄的基础上,对一些废弃古建筑进行修缮,引入咖啡馆、民宿等文化创意类项目,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小山村走上了一条发展美丽经济之路。2018年,石舍村接待游客10万8千余人次,旅游经营净收入1260余万元。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中外游客在石舍村游览(5月25日摄)。 石舍村是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乡村慢生活体验区中的三个村落之一,位置偏僻,依溪而居,风景秀美。近年来,石舍村结合古建筑保护工作,在清洁、美化村庄的基础上,对一些废弃古建筑进行修缮,引入咖啡馆、民宿等文化创意类项目,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小山村走上了一条发展美丽经济之路。2018年,石舍村接待游客10万8千余人次,旅游经营净收入1260余万元。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相关链接了   江西南昌:修复古建筑群 

  这是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冈上镇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氏家庙”一景(4月28日无人机拍摄)。近年来,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推动古村落保护工作。2019年,首批抢修工程队进驻南昌县冈上镇,对当地知名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氏家庙”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吴培荆堂古建筑群”进行抢救性维修。同时当地政府还制定文旅规划,让文物保护与观光旅游相结合,推动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4月28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冈上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氏家庙”内,抢修工程队的工人在搬运砖材。近年来,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推动古村落保护工作。2019年,首批抢修工程队进驻南昌县冈上镇,对当地知名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氏家庙”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吴培荆堂古建筑群”进行抢救性维修。同时当地政府还制定文旅规划,让文物保护与观光旅游相结合,推动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这是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冈上镇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氏家庙”一景(4月28日无人机拍摄)。近年来,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推动古村落保护工作。2019年,首批抢修工程队进驻南昌县冈上镇,对当地知名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氏家庙”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吴培荆堂古建筑群”进行抢救性维修。同时当地政府还制定文旅规划,让文物保护与观光旅游相结合,推动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4月28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冈上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氏家庙”内,抢修工程队的工人检查刚完成修复的护栏。近年来,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推动古村落保护工作。2019年,首批抢修工程队进驻南昌县冈上镇,对当地知名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氏家庙”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吴培荆堂古建筑群”进行抢救性维修。同时当地政府还制定文旅规划,让文物保护与观光旅游相结合,推动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4月28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冈上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氏家庙”内,抢修工程队的工人在打砖刻石。近年来,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推动古村落保护工作。2019年,首批抢修工程队进驻南昌县冈上镇,对当地知名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氏家庙”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吴培荆堂古建筑群”进行抢救性维修。同时当地政府还制定文旅规划,让文物保护与观光旅游相结合,推动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4月28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冈上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氏家庙”内,抢修工程队的工人在铺砖。近年来,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推动古村落保护工作。2019年,首批抢修工程队进驻南昌县冈上镇,对当地知名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氏家庙”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吴培荆堂古建筑群”进行抢救性维修。同时当地政府还制定文旅规划,让文物保护与观光旅游相结合,推动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这是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冈上镇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氏家庙”一景(4月28日无人机拍摄)。近年来,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推动古村落保护工作。2019年,首批抢修工程队进驻南昌县冈上镇,对当地知名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氏家庙”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吴培荆堂古建筑群”进行抢救性维修。同时当地政府还制定文旅规划,让文物保护与观光旅游相结合,推动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这是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冈上镇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氏家庙”一景(4月28日无人机拍摄)。近年来,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推动古村落保护工作。2019年,首批抢修工程队进驻南昌县冈上镇,对当地知名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氏家庙”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吴培荆堂古建筑群”进行抢救性维修。同时当地政府还制定文旅规划,让文物保护与观光旅游相结合,推动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4月28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冈上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氏家庙”内,抢修工程队的工人在现场施工。近年来,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推动古村落保护工作。2019年,首批抢修工程队进驻南昌县冈上镇,对当地知名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氏家庙”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吴培荆堂古建筑群”进行抢救性维修。同时当地政府还制定文旅规划,让文物保护与观光旅游相结合,推动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相关链接  大山深处的清代古村落 石板房保存完好

  4月23日,空中俯瞰岛石镇株川自然村的石板屋民居(无人机拍摄)。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岛石镇株川自然村有一片历史悠久的传统民居,始建于清代早期,以石板房为主,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有50多幢。 从2017年开始,岛石镇开始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对株川自然村的石板民居进行修缮整治,在保留原貌的同时,又在两侧修筑了游步道、观景平台。 岛石镇还专门组建了一支由基层党员组成的“乡村文化保护”服务队,做好传统民俗挖掘、古建筑排查、修缮以及日常巡查、保护等工作。如今,地处浙西山区的株川自然村焕发生机,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赏游览,也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4月23日,由岛石镇年轻党员组成的“乡村文化保护队”队员在巡查株川自然村的石板屋和石板路,为制定下一步的保护方案打下基础。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岛石镇株川自然村有一片历史悠久的传统民居,始建于清代早期,以石板房为主,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有50多幢。 从2017年开始,岛石镇开始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对株川自然村的石板民居进行修缮整治,在保留原貌的同时,又在两侧修筑了游步道、观景平台。 岛石镇还专门组建了一支由基层党员组成的“乡村文化保护”服务队,做好传统民俗挖掘、古建筑排查、修缮以及日常巡查、保护等工作。如今,地处浙西山区的株川自然村焕发生机,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赏游览,也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4月23日,由岛石镇年轻党员组成的“乡村文化保护队”队员在巡查株川自然村的石板屋和石板路。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岛石镇株川自然村有一片历史悠久的传统民居,始建于清代早期,以石板房为主,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有50多幢。 从2017年开始,岛石镇开始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对株川自然村的石板民居进行修缮整治,在保留原貌的同时,又在两侧修筑了游步道、观景平台。 岛石镇还专门组建了一支由基层党员组成的“乡村文化保护”服务队,做好传统民俗挖掘、古建筑排查、修缮以及日常巡查、保护等工作。如今,地处浙西山区的株川自然村焕发生机,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赏游览,也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4月23日,由岛石镇年轻党员组成的“乡村文化保护队”队员在巡查株川自然村的石板屋和石板路。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岛石镇株川自然村有一片历史悠久的传统民居,始建于清代早期,以石板房为主,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有50多幢。 从2017年开始,岛石镇开始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对株川自然村的石板民居进行修缮整治,在保留原貌的同时,又在两侧修筑了游步道、观景平台。 岛石镇还专门组建了一支由基层党员组成的“乡村文化保护”服务队,做好传统民俗挖掘、古建筑排查、修缮以及日常巡查、保护等工作。如今,地处浙西山区的株川自然村焕发生机,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赏游览,也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4月23日,空中俯瞰岛石镇株川自然村的石板屋民居(无人机拍摄)。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岛石镇株川自然村有一片历史悠久的传统民居,始建于清代早期,以石板房为主,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有50多幢。 从2017年开始,岛石镇开始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对株川自然村的石板民居进行修缮整治,在保留原貌的同时,又在两侧修筑了游步道、观景平台。 岛石镇还专门组建了一支由基层党员组成的“乡村文化保护”服务队,做好传统民俗挖掘、古建筑排查、修缮以及日常巡查、保护等工作。如今,地处浙西山区的株川自然村焕发生机,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赏游览,也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4月23日,空中俯瞰岛石镇株川自然村的石板屋民居(无人机拍摄)。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岛石镇株川自然村有一片历史悠久的传统民居,始建于清代早期,以石板房为主,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有50多幢。 从2017年开始,岛石镇开始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对株川自然村的石板民居进行修缮整治,在保留原貌的同时,又在两侧修筑了游步道、观景平台。 岛石镇还专门组建了一支由基层党员组成的“乡村文化保护”服务队,做好传统民俗挖掘、古建筑排查、修缮以及日常巡查、保护等工作。如今,地处浙西山区的株川自然村焕发生机,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赏游览,也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4月23日,岛石镇株川自然村村民在石板屋民居前晾晒笋干。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岛石镇株川自然村有一片历史悠久的传统民居,始建于清代早期,以石板房为主,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有50多幢。 从2017年开始,岛石镇开始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对株川自然村的石板民居进行修缮整治,在保留原貌的同时,又在两侧修筑了游步道、观景平台。 岛石镇还专门组建了一支由基层党员组成的“乡村文化保护”服务队,做好传统民俗挖掘、古建筑排查、修缮以及日常巡查、保护等工作。如今,地处浙西山区的株川自然村焕发生机,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赏游览,也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4月23日,“乡村文化保护队”队员在巡查岛石镇一处刚修缮的祠堂。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岛石镇株川自然村有一片历史悠久的传统民居,始建于清代早期,以石板房为主,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有50多幢。 从2017年开始,岛石镇开始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对株川自然村的石板民居进行修缮整治,在保留原貌的同时,又在两侧修筑了游步道、观景平台。 岛石镇还专门组建了一支由基层党员组成的“乡村文化保护”服务队,做好传统民俗挖掘、古建筑排查、修缮以及日常巡查、保护等工作。如今,地处浙西山区的株川自然村焕发生机,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赏游览,也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责任编辑:李晓蕾]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