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图片视觉 > 时事社会 > 

格桑花开满天路——写在川藏公路通车65周年之际

2019-12-25 07:56来源:新华网

这是10月23日无人机拍摄的“怒江72拐”。“怒江72拐”位于西藏昌都市八宿县境内,是川藏线上一段艰险与美景并存的公路。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新华社成都12月24日电 题:格桑花开满天路——写在川藏公路通车65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

清晨8点,四川康定,一队来自成都的单车骑行队伍向着晨曦中的折多山进发。160公里外的雅江县相格宗村,藏族大叔布珠正将热腾腾的酥油茶斟进客人的茶碗。

900公里外的西藏八宿县,值勤人员仔细拭去挡风玻璃上的霜雪,开车驶出驻地,开始了一天的道路巡护。

从成都到拉萨2000多公里的川藏公路,是旅行者的探险之路;是祖国内地向雪域高原源源不断“输血”的发展之路;也是一代代修路人、护路人的精神传承之路。65年来,代代川藏线人和沿线的群众,用奉献、牺牲、善良、淳朴共同在这条天路上书写传奇。

这是11月1日无人机拍摄的317国道德格县雀儿山段。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这是雀儿山下的张福林烈士陵园(11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其美多吉在途中帮助社会车辆安装防滑链(资料照片)。其美多吉是中国邮政甘孜县分公司邮运驾驶组的一名邮车司机,往返在甘孜县与德格县之间。这段路程是四川省甘孜州绵延5866公里、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的雪线邮路最危险的一段。新华社发(周兵摄)

其美多吉与同事驾车行驶在雪线邮路上(资料照片)。其美多吉是中国邮政甘孜县分公司邮运驾驶组的一名邮车司机,往返在甘孜县与德格县之间。这段路程是四川省甘孜州绵延5866公里、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的雪线邮路最危险的一段。新华社发(周兵摄)

这是10月23日在芒康县如美镇无人机拍摄的318国道澜沧江上的竹卡大桥。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这是10月24日在西藏八宿县怒江沟拍摄的当年筑路的十八军留下的标语。新华社发(唐文豪摄)

在西藏八宿的怒江大桥旁矗立着一座桥墩(10月23日摄)。据十八军后人介绍,工兵5团一位战士修桥时过于疲惫,不慎掉入了正在浇注的桥墩中,成了永远的纪念碑。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在川藏公路沿线的雅江县剪子弯山下相格宗村,骑行在川藏线上的游客来到布珠民居客栈里住宿用餐(6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6月25日,在川藏公路沿线的雅江县剪子弯山下相格宗村布珠民居客栈,55岁的布珠(左)帮一名骑摩托车的游客推车。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几名骑游者骑行在川藏公路剪子弯山段(6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武警某部交通养护中队的战士在318国道八宿县邦达镇段养护路面(10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牛羊群在水草丰美的石渠县扎溪卡大草原徜徉(11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陈天湖摄

这是317国道矮拉山段(10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这是317国道斜拉山段(10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这是317国道西藏那曲市索县段(10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这是317国道矮拉山段,2018年10月矮拉山隧道建成通车(10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这是318国道觉巴山段。该段地处横断山脉的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10月23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这是318国道剪子弯山段,大雪过后银装素裹(10月17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这是318国道西藏林芝市尼洋河谷段(10月27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西藏林芝市鲁朗镇(10月25日摄)。

在全长2000多公里的川藏公路沿线,雪山环绕、江河清澈,树木层林尽染,各色民居点缀其间,美景令人心旷神怡。川藏公路路况的日渐改善,带动着沿途藏区发展日新月异。

新华社记者陈天湖摄

位于四川境内的川藏线著名摄影景点新都桥(10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陈天湖摄

晨光中的四川乡城县民居(10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陈天湖摄

西藏八宿县然乌镇民居(10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陈天湖摄

位于四川境内的川藏线著名摄影景点新都桥(10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陈天湖摄

西藏波密县境内古乡湖畔的雪山、彩林和民居(10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陈天湖摄

在川藏线四川石渠县境内,朝霞中的民居炊烟袅袅(11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陈天湖摄

翻越川藏线72道拐后的美景(10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陈天湖摄

川藏线四川甘孜县境内的雪山和民居(11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陈天湖摄

川藏线四川甘孜县境内的雪山、白塔和民居(11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陈天湖摄

川藏线四川理塘县境内的雪山和民居(10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陈天湖摄

川藏线四川理塘县境内的雪山和民居(10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陈天湖摄

[责任编辑:李晓蕾]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