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闫克芹(右)和张鑫在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内。
闫克芹和张鑫是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检验人员,她们分别来自妇产科实验室和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被临时抽调来实验室担任“前处理”工作。“前处理组”一共6人,每天分为两班,从早上8点到晚上24点重复进行“接收样本”“样本处理”“病毒灭活”“信息录入”等工作。尽管工作辛苦也有风险,她们依然默默坚守,“希望检测样本越来越少,疫情早一点结束”,这是她们最大的心愿。
目前,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做到了“人休设备不休”,饱和状态每天能完成约10000份样本的检测工作。
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
7月3日,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的闫克芹(左)和张鑫在短暂午休时脱下了防护服。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
7月3日,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检验人员闫克芹在进入污染区前穿戴防护装备。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
7月3日,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检验人员闫克芹在进入污染区前穿戴防护装备。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
7月3日,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检验人员张鑫在实验室内查看样本。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
7月3日,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检验人员张鑫在实验室内登记样本编号。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
7月3日,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检验人员闫克芹(右)和张鑫在实验室内处理刚刚送到的样本。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
7月3日,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检验人员闫克芹运送经过灭活的样本。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
7月3日,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检验人员张鑫在实验室内查看样本登记信息。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
7月3日,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检验人员张鑫取出经过灭活的样本。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
7月3日,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检验人员闫克芹和张鑫(左)在实验室内处理刚刚送到的样本。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