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印度、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多国央行纷纷吹响降息的号角,美联储也暗示有可能降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7日表示,如果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中国有足够的政策空间来应对,包括调整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不过,易纲表示,目前中国的利率处于相对合适的水平。
本月6日,印度央行下调回购利率25个基点至5.75%,为年内第三次;此外,印度央行下调逆回购利率25个基点至5.5%。
本月4日,澳大利亚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历史最低的1.25%,这也是该行近三年来首次降息。
5月9日,菲律宾央行宣布,从5月10日起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5%。这是该国自2012年10月以来首次降息。
5月8日,新西兰储备银行(央行)宣布下调基准官方现金利率25个基点至历史最低水平1.50%。新西兰是本轮宽松周期首个宣布降息的发达市场。
记者注意到,上述宣布降息的国家经济增速都面临下滑压力。
此外,美联储主席鲍威尔6月4日表示,美联储正在密切监控美国经济状况,并表示央行愿意适当措施以维持国内经济扩张。市场普遍认为鲍威尔的言论是在暗示美联储可能降息。
近期多国央行的降息也引发了市场对于中国央行降息的猜测。中国会否降息?如果降息其影响如何?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记者表示,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近期多国央行纷纷降息,美联储也暗示可能降息,引发了市场对于全球货币宽松的预期。从目前看,中国央行未来也有可能降息,如果降息对于股市无疑是重大利好。
贝塔金融研究院院长徐阳对记者称,“从目前看,全面降息可能性存在但不是特别大。单从降息的角度来考虑,这的确是利好股市的,但股市的上涨除了货币宽松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认为,长期来看中国可以适当跟随全球货币政策降低政策利率,也可以考虑进一步下调TMLF利率实现降低小微企业信贷综合融资成本的目标。
星石投资认为,长期来看,我国的货币政策选择并不排除降息的可能;但短期来看,降息对于政策宽松的指示性过于明显。面对整体流动性偏紧的状况,央行最有可能的应对措施还是“公开市场操作+续作MLF或TM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