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号出品的宝安芒叶粽及其原材料。
2015年,合成号的云片糕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合成号收藏的传统制饼模具。
1959年由宝安食品厂填报的深圳云片糕历史资料。
发现城市文化脉络,传承深圳历史记忆。继甘坑客家凉帽小镇之后,5月28日,由深圳图书馆、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共同发起的2018“深圳记忆”文化项目开启第二场探访之旅。活动小组来到深圳宝安,寻访百年小食合成号背后的技艺,感受地道的“深圳味道”。
“深圳记忆”文化项目是深圳图书馆的品牌活动,自2014年正式启动。活动旨在发现城市文化脉络,传承深圳历史记忆,通过采访征集、拍摄纪录片、举办展览、建设数据库等形式,加大地方文献征集开发工作。
关于深圳,你究竟了解多少?深圳非遗、深圳古建、深圳老字号……又蕴涵了多少深圳故事?《深圳记忆》文化项目将依循这些文化密码,为读者解读鲜为人知的深圳传奇。
据介绍,2018年“深圳记忆”文化活动,将对深圳传统手工艺传承进行深度的走访和记录。深圳图书馆馆长张岩表示,今年,将针对选取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代表性传统手工技艺,向公众介绍该传统手工艺的概貌、特色、源起、传承和发展,并采用文献研究、实地探访、人物口述、工艺还原等方式呈现传统手工艺传承人精湛的技艺、精美的作品和独特的匠心。活动希望通过多层面的整理记录,讲述历史的同时,用文字和图片的方式承载和传承地方文化,让更多深圳人了解这片土地上的自然资源和人文传统。
记者了解到,2018“深圳记忆”项目已陆续对深圳非遗“客家凉帽编织技艺”“合成号小食制作技艺”展开探寻。首期的客家凉帽小镇聚焦凉帽背后的“甘坑传奇”。本期的合成号,除了“老深圳”“老宝安”,更多深圳人并不熟识。在此之前,记者获悉,合成号传统小食已于2017年入选第五批广东省老字号名录,成为深圳首个广东老字号。作为唯一入选深圳非遗名录的食品项目,“合成号”对深圳味道的“复原”“创新”展现了历代深圳人的智慧和勇于创新、百折不挠的精神。而“合成号”也以传统的制作工艺,融入悠久的岭南文化气质,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品牌。
接下来,“红釉彩瓷技艺”“田氏剪纸传承”“詹氏潮彩技艺”“张氏传统灯笼制作技艺”“大鹏濑粉仔”“大鹏打米饼”和“棉塑(肖氏)技艺”等也将进入项目组视野,并进行专题报道。与此同时,深圳商报《文化广场》之《发现深圳》周刊也将在每周二开辟“深圳记忆”专栏,让市民读者了解更多的深圳人和他们坚守文化传统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