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2019年5月13日讯 (王森)当下,电商平台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唯进取者能脱颖而出。电商平台担负起打击恶意退货的责任,拼服务、优环境,是电商服务进化、网购环境净化的必然要求。
前不久,有顾客网购18件衣服穿去旅游,买回后却依7天无理由退货规则发起退货,老板加微信了解情况,却发现对方穿着网购的衣服大拍旅游照发朋友圈,遂认定遭遇恶意退货的顾客,向某知名民生节目曝光。日前,在网友道德挞伐之下,这名顾客公开致歉,承认错误。
“滥用退货政策”是一种全球性现象。据《国际财经时报》报道,每年美国零售商接受的退货额占总销售额之比高达11%,其中又有11%的退款额涉及欺诈性退款行为;而国内一些卖家在网络上分享经验时表示,大概有三成退货有滥用政策之嫌。“7天无理由退货”固然保护了消费者,且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网络消费,利于商家开展网店业务,但不可否认的是,若不防范这一偏向保护消费者的政策被滥用,电子商务仰赖的诚信根基难免动摇,因恶意退货导致卖家的损失,也将计入成本,减损一般消费者福祉。
“18件衣服退货”事件已造成了多方伤害。比如,卖家在联系买家时加微信,实际违反了网购交流必须在电商平台进行的标准操作流程,暴露出网购隐私的隐忧。想尽可能规避和防范退货政策被滥用,不能简单靠舆论关注与道德规制,店家“自救”困难重重也容易越界侵害消费者权益,电商平台应当担负更多责任,甄别滥用退货,并积极发起法律维权行动。毕竟,打造优质的网购环境,电商平台不能光讨好顾客,也要照顾卖家权益,买卖双方处在平等地位,电子商务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只要用心,我们并不难发现滥用退货的马脚。例如,近期,美国谷歌公司已经利用先进的风险建模技术检测欺诈性退款行为,以保护在安卓手机应用市场上出售软件的商家,游戏零售平台Steam和苹果应用市场也纷纷推出了防范滥用退货的防范机制。网络时代,行动必留痕迹,掌握大量用户数据的电商平台应当善用这些资料,发掘出恶意退货者,对其进行警告,并对可疑的退货进行细致的人工调查。
“网购”是国人引以为傲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之所以能够信赖“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子商务平台,是因为网购背后有强大的社会信用体系在为平台背书。电商平台应以维系诚信社会为宗旨,与网店经营者一道,对滥用退货者保留民事诉讼的权利;当滥用退货的行为涉及犯罪,更应及时向公安和司法机关检举线索。目前,已有电商平台协助执法机关打击恶意退货的先例,一些案例中,公安机关已以涉嫌诈骗罪对相关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7天无理由退货能够成立,是买卖双方互信的结果,它如此宝贵,以至于我们必须坚决捍卫,不能让政策滥用导致的“破窗”越开越大。
当下,电商平台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唯进取者能脱颖而出。电商平台担负起打击恶意退货的责任,拼服务、优环境,是电商服务进化、网购环境净化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