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每当农历二、五、八号就到“深圳墟”赶集的市民,无法想象50多年后东门商贸百货的热闹繁华;1984年刚刚完成国贸大厦封顶的工人,不会想到30多年后摩天大楼的鳞次栉比。
对于深圳的纳税人而言,建国70年的天翻地覆同样有着清晰的镌刻,税制改革、征管体制改革、营商环境优化……不仅是深埋在历史长河里的税收记忆,更是税务人不断创新的重要证明。一栋楼、一条街、一个老区,不仅是时代痕迹的载体,更是岁月荣光的最佳例证。让我们一同翻开历史的画册,回到过去,体验七十年来深圳商贸服务业的风云巨变。
一栋楼见证一波速度
十五天一层楼……五天一层楼……三天一层楼!
1982年4月,由深圳市物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甲方单位,中建三局承建的深圳国际贸易大厦在罗湖破土动工。1984年3月15日,正在建设的中国第一高楼——国贸大厦的主体工程建设速度创下了“三天一层楼”的记录。彼时,香港最快的盖楼速度是五天一层,美国是四天一层。自此“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响誉全球。
耗时3年零8个月,高约160米、共53层的国贸大厦,不仅是中国第一栋超高层建筑,更是成为了深圳速度的体现、改革开放的象征。三十多年来,它见证过许多传奇神话——“三天一层楼”的口号在这里诞生;邓小平同志著名的“南方讲话”在这里发表;近百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600多位国外政要首脑曾到访参观……
国贸大厦地处人民南商圈,是罗湖甚至是深圳商贸服务业的起点。据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贸商场卖的商品有九成都是进口货,4楼、5楼的免税商场要凭回乡证和外币才能购物,最火爆的时候一年的销售额能达到5亿。
2018年,深圳税务部门开始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从纳税人用票痛点、堵点出发开发区块链电子发票。同年8月,国贸大厦又见证了一个历史时刻,全国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在旋转餐厅开出。这不仅宣告着深圳成为全国区块链电子发票的第一个试点城市,也意味着纳税服务正式开启区块链时代。据统计,经过一年的运行,目前深圳区块链电子发票已开出近600万张,日均开出4.4万张,累计开票金额达39亿元,覆盖超过113个明细行业。
“近年来税务部门一直推行的’放管服’改革、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等,真正做到让纳税人’少跑马路,多走网路’,破解了企业办税的痛点难点。”深物业集团副总经理蔡丽莉表示,“深圳的税收环境特别值得点赞,感触最深的是服务质效的显著优化、信息化程度的显著提高和征纳关系的进一步密切,区块链电子发票的落地更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税务相关工作中的实际运用,是划时代的惠民、惠企之举,我们作为见证者、亲历者,也是直接的受惠者。”
一条街见证一段历程
“没到东门老街,就不算来过深圳。”作为深圳最早的商业街区,东门老街不仅是深圳的发源地,也是深圳数百年商贸文化的缩影。上世纪90年代,东门老街也是深圳最早、规模最大、发展最为成熟的商圈。成千上万的商铺密布其间,各色各样的建筑鳞次栉比。从午后至凌晨,这里始终人声鼎沸,透露着浓郁的商业文化和生活气息。时至今日,东门已成为深圳商贸业的一面旗帜,日均客流量达到30万至50万人次,年销售额超过80亿元,引导着深圳的消费潮流和时尚。
东门老街,作为深圳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也记录着深圳人民消费方式和生活模式的变迁。彭女士是东门附近公司的一名财务,也是一位“老深圳”。据她回忆,以前东门商业街主要都是一些小摊、小贩,经营的商品也是以低档为主。而今,街区内不仅有茂业、天虹等大型百货商场,还有各种形式的专卖店等。她笑着告诉记者,最近公司效益提高了,工资有了一定程度的上涨,加上个税改革带来的优惠,她的腰包“鼓”了起来。“个税税率调整后,在享受完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后,我每个月大约能少交约1300余元。钱虽不多但却是实打实的优惠。用这些省下来的钱购物,让人觉得幸福感爆棚。”
东门老街也承载着深圳现代商贸业发展的轨迹,尤其是太阳百货联合东门多家商业百货连续16年打造的“68小时不打烊”购物狂欢节,更成为经典案例。“预计下个月,第十七届‘68小时不打烊’购物狂欢节又将开幕。受减税降费的利好影响,今年的规模和力度将会更大。我们力求做到以最优价格让利回馈顾客,使消费者成为减税最终受益者。”太阳百货财务总监蒋春霖表示,在今年一系列的减税降费政策中,太阳百货在增值税方面获益最大。增值税税率下调前,2019年一季度增值税税负率为3.11%,税率下调后,第二季度增值税税负率降至2.64%。预计2019年全年增值税税负率将下降0.5%。“在零售行业整体低迷的环境下,减税降费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节省下的资金我们将用于改善购物和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消费者体验感。”
除了太阳百货等“老百货”,东门还吸纳着诸如华润1234space等以时尚、精致、年轻品牌为主导的商业体。据了解,罗湖区委区政府正计划打造东门改造2.0版,将以“潮”为理念,实施特色商圈升级计划,综合运用城市更新、业态创新、文化复兴等方式打造东门特色文化创意街区。未来,5G生活应用街区建设也将为东门步行街和深圳商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个老区见证一次飞跃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时也是深圳建市、罗湖建区40周年。罗湖区作为深圳经济特区最早开发的城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区,是特区创业之初的“主战场”,是中国现代商贸业发展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也是无数人“深圳梦”开始的地方。40年来,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导下,在持续优化的税收政策支持下,罗湖区栉风沐雨、砥砺奋进,用飞速的发展成效、不断升级的产业结构和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向全世界展现了经济特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
“罗湖的改变是肉眼可见的,虽然是‘老城区’,但经过这几年的转型升级,罗湖也变得‘潮味十足’了,也给我们小企业营造了极具活力与动力的良好营商环境。”谈起他眼中罗湖区营商环境的变化发展,深圳市东大布料窗帘城有限公司财务部黄经理流露出赞美的神情。
据了解,作为改革开放的老区,罗湖区积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先行示范区的重要机遇,发布逐梦大湾区三年计划,对标国际最高最好最优,通过基础设施“硬联通”和体制机制“软联通”,推动深港两地在消费、高端商务、金融等经济领域深度合作,打造国际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和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典范区。罗湖区区长罗育德曾表示,进入新时期,罗湖区迎来了全面振兴的新局面。罗湖将在城市更新、消费型经济改革等方面多点法力,着力打造“三优、三特、三新”的现代产业体系,继续做强做大商贸、金融、现代服务业等三大优势产业,为深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城市范例建设贡献更多罗湖力量。
近年来,罗湖区秉持“巩固、提升、拓展”的发展思路,紧扣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两大重点,使这一深圳“老区”的经济发展实现了有质量的稳定增长。统计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8年,罗湖区GDP由1210亿元跃升至2254亿元,年均增长8.4%;今年上半年,罗湖区GDP达到1083亿元,同比增长7.2%,连续17个记录稳定运行在7.0%以上;每平方公里GDP产出13.75亿元,经济密度位居全市前列,成为名符其实的“高产田”。
与之相对应的,罗湖区乃至深圳市的税收环境在这几十年时间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利改税到双轨制,再从统一税制到向现代化税制体系迈进,税收环境和纳税服务的变化有效地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和创新动力。尤其是税务部门近几年先后推出的电子税务局、智能化办税、增值税发票网上申领等系列信息化办税举措,让企业能够足不出户在网上完成纳税申报、发票领购等涉税业务;还有创新推出的“大服务”征管模式、税收白名单制度和办税服务厅安静工程等都大幅提升了纳税人的办税体验,让企业感受到了税收在几十年里发生的令人惊叹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