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经营中心频道>艺术>焦点>

安野光雅的水彩 故乡不改的容颜

安野光雅的水彩 故乡不改的容颜

分享

安野光雅在1985年就踏足了他朝思暮想的中国大地,由此产生了随笔绘本集《中国的街市》和《中国的运河》。

望春之旅,家在脚下

如今不少国人很喜欢去日本,为的是“追寻历史中的中国”,而安野光雅恰恰相反。

《中国的街市》就记录了安野光雅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北方之旅。他从北京二环内的街角、广济寺、故宫,再到市郊的香山香炉峰、长城脚下的恬静农家,一路向西而行,他到过山西大同的华严寺、善化寺,见识了轰鸣进站的蒸汽机车和悬崖峭壁上的悬空寺;再乘火车一路南下来到河南洛阳,于山野间寻觅杜甫故居,拜访龙门石窟、白马寺;又沿黄河西行,来到渭水河畔的古都西安和咸阳……

由此可以看出,安野光雅的行走路线皆为中国历史文化著名地点,可在他的画笔下,所体现的也并不是北京二环内的雄伟与宽阔,而是青瓦飞檐的平房,和稀稀拉拉的人群;他笔下的故宫,也不是静穆庄严的模样,而是故宫外的市井人情;他对颐和园的态度也是从远观开始的,颐和园裹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不再是闻名的旅游圣地和皇家园林……你会觉得一切都是家的感觉,仿佛你回家走过的小路皆在安野光雅的画笔下,他或许不会画出你的足迹,不会标注你家的方位,但他在你眼中滴下的这滴水彩,是每个人儿时最喜欢的颜色。

我喜欢看他所画的“鲁迅的故居”,在北京,大概也是这个时节,树上光秃秃的样子,狭小的胡同内是父母牵着孩子行走。鲁迅在哪儿?他的故居又在哪儿?这些名人都是我们小时候课本上的形象,曾经不觉得有多么亲切,可在安野光雅的笔下,一切都鲜活了起来。鲁迅就在这街道两旁,他似枯木,也似孩童,他就像是个回忆一样,让我们想起家中的母亲。我还喜欢他画的居庸关,这个去长城的必经要道,却被一户农家和几只家畜消磨掉了那种苍茫之感。曾经多少次,透过火车的窗户看到光雅画下的这一景,也不禁闻到了浓浓的年味来。

安野光雅所描绘的这些中国北方城市和郊野都在传递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可以用他文中的一句话来说明:“这些建筑建造得如此雄伟壮丽,绚烂多彩,倘若周围没有自然生长的树木,恐怕会让参观者望而却步。我几乎觉得,就是为此,各处的树才生长得那么葱郁繁茂。”树木其实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自然生长,我们葱郁繁茂,皆是懂得想家、爱家和总在不经意间发现故乡之美的这种难舍之情。安野光雅仅仅是匆匆路人,就能画出这样的情感,我们每一年的返乡之旅,相反只在“匆匆”二字上较真,如果你的眼中也有温暖,就应该像光雅淡雅的水彩一样,要与故乡保持浓淡相宜的情份。

安野光雅将这一段旅程称为“望春之旅”,他也正是这样一路走过,见过河流和街市;见过寒霜与嫩芽,他甚至把自己关闭的心打开,让家的暖意流进血液。在路过西安时,他特别提到这座城市的历史,西两街一百一十坊所称的街市,是唐朝的都城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流经长安的渭河在风陵渡附近汇入黄河,奔流向另一座古都洛阳。家在脚下,就是要这样一段一段地行走而来。

寻“根”的追问

走过北方,安野光雅继续南行。他迷失在平素不会踏足的地方——苏州、杭州、绍兴、上海。虽然“迷失”,却是幸福的“迷失”。他甚至无法停止自己的脚步,穿梭于城镇间的小桥流水人家,看着船儿在河道中来来往往;他在郊外听绵绵水田的声音,在山丘上欣赏春色茶园;寒山寺、灵隐寺等古刹尽管掩映在茫茫绿树间,但安野光雅势必也想到了日本的庙宇,那相同的钟声,是带他回家呢,还是在这江南水乡、古刹一旁重新发现自己?我想两者都有,否则他不会在听到钟声后想到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的诗句。

《中国的运河》既然是画运河,画笔之下自然离不开水和悠静的水乡。在安野光雅的笔下,呈现最多的小乡之景便是苏州、绍兴和柯桥这三处地方。很久很久以前,这里的居民就和水生活在一起。菜在河里洗,残羹剩饭也倒在河里。一派生活的盛景,却在光雅优淡的笔下,再一次将读者拉入对自我的回忆里。

与北方之旅被命名为“望春”一样,安野光雅的南行被称为“巡礼”,他为何要巡礼,又是巡的什么礼,都能在这一幅幅画中找到答案。而我的理解是,当他坐船经过拱桥、当他在绍兴的酒馆听人唱着“被你拥在怀里/倾听着/梦中的船歌/爱的恋曲”、当他在苏州郊外兰亭的后山默写王羲之的《兰亭序》时,想必他的画笔也能生出一个汉字来,而这个汉字便是——“家”。只有家才配得上这般的回眸与凝视。

书的最后,安野光雅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想起离开柯桥时,那个隔着河向我招手的女人,那仿佛是一个鲜明的象征。日本和中国之间有一条河,只要过河,就能去到对岸,只是河上没有桥……”多少游子都习惯在对岸招手,其实同样忘记了深藏于心中的这座桥。

王澍《造房子》一书提到过“朴素为家”这个概念。首先是他热爱这片土地,无论是生你养你的,还是非亲非故的,热爱土地都是一种对大地关系的认可。所以对任何一片辽阔的土地,土地的气味,庄稼的种植过程等等,都要热爱。因为这种热爱,才能形成一种朴素的、简单的、纯真的、不断在追问自己来源和根源的生活和艺术。

“造房子”如此,绘画亦如此。在安野光雅的笔下,你就能看到这种朴素,并由他的画来形成对自我的追问。你生活在哪儿?你的家在哪儿?都会在他的画中寻得根源。

[责任编辑:陈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