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美术馆工作人员现场导览
陈湘波作品:《最美逆行者·李兰娟院士》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蔓延,牵动了每一个人的心。出于防控疫情的需要,在疫情初期,不少艺术机构纷纷闭馆,积极应对疫情。作为全国重点美术馆之一,关山月美术馆自疫情发生以来,反应迅速,积极创新,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积极拥抱数字化,利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打造线上虚拟展厅,让观众能够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回顾、欣赏、品读优秀展览和作品。关山月美术馆陆续推出“在家看展”“空中艺谈”“藏品赏析”等线上专题的同时,也举行了“我们在一起——深圳抗疫主题艺术作品展”“四方沙龙”等展览与讲座,不断自我突破,与时俱进,让艺术不停摆,为市民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发挥艺术提振信心抚慰人心的积极作用。
A
打好抗疫“阻击战”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市民观众的健康和安全,关山月美术馆从2020年1月24日起暂停服务,闭馆进行卫生消杀、设备维护保养等。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画家陈湘波在春节前后意识到新冠肺炎的严峻形势。他告诉记者,守土有责,关山月美术馆在第一时间临时闭馆,并进行卫生消杀、设备维护等保养工作,积极迅速投入到抗疫战斗中去。
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关山月美术馆于3月24日起恢复对外开放。虽然开放,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弦一刻都不放松。关山月美术馆在疫情期间,采取实名制预约参观服务。在关馆的正门口特别搭起凉棚,方便预约的观众有序进场。
对市民来说,对于新冠肺炎的了解还是相对有限,需要专业人士的“解惑”。4月25日,走过15年历程的关山月美术馆的知名公益文化品牌——四方沙龙迎来了2020年的首期讲座。本次讲座打破常规,请到一位特别的主讲嘉宾——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刘磊。作为深圳唯一的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刘磊的讲座以《生态文明与未来生活——传染病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为题,介绍了世界传染病的简史以及抗疫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如何应对无症状感染者?有没有必要全民检测?新冠病毒会不会容易变异?返校以后孩子们怎么防控?日常生活什么时候可以摘掉口罩?讲座在哔哩哔哩视频平台进行直播,吸引众多观众的参与,提问一个接着一个,气氛热烈。此次讲座不仅让观众深入了解了疫情,也增加了复工复产的信心。
B
“云”上风景独好
每年春节期间,关山月美术馆都会精心为市民准备精品大展,以丰富节日文化氛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展览的步调,但关山月美术馆临危不乱,及时加入防控防疫战斗的同时,充分发挥关山月美术馆的数字化优势,邀请市民“云看展”。
记者了解到,关山月美术馆从1月26日起就陆续通过美术馆公众号和订阅号,推出“时代繁花——馆藏关山月花鸟画特展”“文脉传薪——2019年中国写意油画学派作品年展”“当下·新造境——关山月美术创作院作品展”等“在家看展”系列线上展览,以及“用画笔为武汉加油!”“加油武汉!加油中国!”“梅花香自苦寒来”等抗疫专题线上推送。
不久前,关山月美术馆继续推出升级版的“在家看展”系列线上展览——“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馆藏深圳本土艺术家作品专题研究系列”之“探拓回响——黄希舜捐赠作品展”和“浮世绘心——庄锡龙捐赠作品展”。用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的话来说,这两个展览是对深圳本土美术家的作品及相关文献资料开展系统地收藏、研究、展示和出版,以丰富关馆的本土美术家作品的收藏和整理深圳美术发展历史脉络。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关山月美术馆在线上推出对国画大师关山月作品的深度解读栏目——《藏品赏析》。关山月的经典代表作,《万山红遍》《云龙卧海疆》《山村跃进图》《都江堰》等等都在线上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一一呈现给观众。关山月笔下的异国情调、美好河山、人文景观经由美术馆专业人士的解读,更让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除此之外,关山月美术馆深化数字化建设,还开设了新栏目“空中艺谈”栏目。这一栏目妙趣横生,通过一条网线拉近了观众与艺术的距离。栏目陆续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在艺术史、艺术欣赏、艺术观念等等各方面传递更多的知识与信息,以更加多样化的艺术视角,与疫情期间宅在家里的观众一起分享艺术,感受艺术的魅力。
关山月美术馆的专业人士云集,可谓卧虎藏龙。这些艺术家和艺术专家们纷纷化身“艺术主播”,关馆馆长陈湘波、艺术总监文祯等人采用不同的主题为大众讲述艺术创作的观念,带领观者在艺术史长河中捕捉艺术的神韵。几个月来,“云”上的艺术在此次疫情期间对促进艺术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收获了一大批铁杆“粉丝”。
C
最美逆行者,今成画中人
在疫情面前,艺术也不缺席。4月7日下午,“我们在一起——深圳抗疫主题艺术作品展”在关山月美术馆拉开帷幕。在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特殊时期,积极而有力地发声是中国文艺界的传统,更是深圳文艺界的传统。在市委宣传部的统筹协调下,深圳的艺术家纷纷投以巨大的热情,创作出绘画、海报、雕塑、摄影、音乐及舞蹈等5000余件作品,从中精选出近200位艺术家的作品,共计215件进行展览。
从《抗疫前线最可敬的人》《最可爱的人》《信号灯》到《院士·战士》《当代钟馗钟南山》《最美逆行者·李兰娟院士》《抗疫勇士·送别》;从《平安》《万众一心抗疫情》《武汉加油》到《等你归来》《有光的地方》……这些作品在视觉呈现上各具风格、各显神采,将敏锐性、鲜明性、现实性和精神性相结合,以高度浓缩的形象歌颂了众志成城的抗疫精神。
让人感动的是,此次展览的开幕式上还邀请了深圳市医务工作者代表人员一同出席。在关山月美术馆工作人员的导览下,他们认真观看了这些展出作品。
大美无言,大爱无疆。4月16日上午,关山月美术馆正在展览的“‘我们在一起’深圳抗‘疫’主题艺术作品展”迎来了故事的主角——深圳援鄂医疗队。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则以讲解导览作品的形式,表达内心的感动和对“逆行的英雄”由衷的敬佩。
当医护人员到达展览摄影作品的展厅的时候,开始欢笑起来,“看!这是我!”,“这个护目镜真的勒得一条条痕。”许多作品都有医护人员的身影,记录了他们工作的点点滴滴。放松下来的他们纷纷拿出手机和自己的相片合照。他们表示,“每一幅作品都特别震撼,都特别美,每一幅作品都能看到满满的爱。”
此次展览也得到了市民的“点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天预约的名额都满了。“在我的记忆中,好像没有任何一个展览能给我如此震慑的力量”,市民邹先生如是说。“这次展览让我发自肺腑的感恩。一来,感谢医务工作者、建设者、普通市民在疫情期间的付出;二来也感谢艺术家创作了这么多优秀的作品。”
关山月美术馆在此次疫情阻击战中,跨界融合,创新求变,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在未来,关山月美术馆仍将砥砺前行,不负韶华,继续踏上迈向一流的美术馆的征程。
专访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雨后青山更壮美
青山一道,共承风雨。在此次疫情期间,关山月美术馆整合资源,及时应对,以艺术为心声,唤起无疆之大爱,也同时增强了大众抗疫的信心,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著名画家、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陈湘波,如何看待艺术在疫情中发挥的作用?疫情为美术馆建设带来了哪些思考与机遇?围绕这些问题,日前记者独家专访了陈湘波,他畅谈了自己的想法与观点。
用艺术“发声”
当疫情突然发生时,艺术何为?这是作为艺术家的陈湘波所思考的问题。他的答案是,作为一个深圳的艺术家,应该为这场战役发出深圳艺术家的声音。
虽然身负繁忙的行政工作,但陈湘波常年来无论工作多忙,都会利用早晚及间或的业余时间进行创作,长期的自我训练与修为使其专业日益精进,炉火纯青,艺术触觉敏锐。疫情刚暴发时,陈湘波就迅速拿起画笔,为武汉和深圳一线抗疫医护人员,创作了一大批精彩的国画速写和书法作品,他将这种自觉自发的创作解释为“责任感”。
创作背后的情感动力来自陈湘波作为一名艺术家,对社会的责任、担当与感激。他感叹地说,在这场战“疫”中,我们看到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英雄人物和事迹,除了医务工作者之外,还有警察、清洁阿姨、快递小哥、新闻工作者……虽然每一张脸都很平凡,很像我们的邻居与熟人。但是在疫情面前,他们勇敢地站了出来,由衷向这些“逆行的英雄”表达敬佩之情。
艺术的表达是个性化的,它能表达人的思想情感中最真挚、浓烈、激越的情感,能表达出人与人之间的热爱和悲悯。从古到今,在无数的“战役”之中,艺术一直扮演着催人奋进,鼓舞民心的角色。作为艺术家,陈湘波将满腔的情感通过一支画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有着扎实国画功底的陈湘波最开始创作了近二十幅国画和书法作品。他用速写的形式,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出不藻修饰形象,简单直接地表现那些不顾个人安危,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生和护士,抒发对他们的崇敬之情,并希望能以此提振市民信心,众志成城奋战疫情。
日前在关馆闭幕的“我们在一起:深圳抗‘疫’主题艺术展”中,还展出了一组共三幅特写式的肖像“大作”,引起观众的共鸣。当中一幅就有陈湘波花了十几天时间日夜赶工创作的丙烯作品《最美逆行者·李兰娟院士》。
这件作品里的李兰娟院士是一张直视观众的大特写。面容慈祥,目光坚定,神韵兼备,入骨三分,给人一种安定坚强的感觉,颇有一种“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力量。当被问及为什么要选择“用丙烯创作一幅西画”的方式创作李兰娟院士肖像时,陈湘波说,自己是被一幅李兰娟院士的照片所打动。“那是一张偶然在媒体上看到的她刚脱下防护服的照片。我当时很感动,一位73岁的老院士,从杭州到了武汉,战斗在第一线,当时就有想法把她画出来。”
要记录刚刚摘下口罩的李兰娟院士的微笑的“决定性瞬间”,陈湘波出自艺术家敏锐的直觉,认为需要比传统国画更具视觉冲击力的方式,于是他尝试用丙烯作画,呈现出具有强烈冲击力的艺术效果。
正如陈湘波所说,“艺术作品可以展现疫情中人性的温暖,也可以起到记录历史的作用。深圳艺术家们竞相积极投入艺术创作中,从他们的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也看到了艺术在疫情中能够发挥出的巨大影响力与重要力量。”
数字美术馆建设“更上一层楼”
传统的美术馆因过于强调其专业性、推崇艺术品专业价值,使美术馆容易在公众心目中产生疏离感,这显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满足实现公众文化权利的要求。
关山月美术馆一直重视公共文化服务,拉近艺术与市民的距离。早在2008年,陈湘波受聘为关山月美术馆馆长时,他就开宗明义地提出,美术馆的建设首先要搞清楚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展览馆,而是通过美术展陈、活动策划来呈现该美术馆学术方向的同时,还要服务好市民,成为创意和审美的“孵化器”。
在疫情期间,当人们无法来到美术馆现场时,他们惊喜地发现通过关山月美术馆的官方数字平台和移动终端,依然可以与艺术“邂逅”。关山月美术馆在疫情期间,充分利用数字化美术馆的优势,推出大量“云展览”,真正实现了“一块屏幕就是一座美术馆”。
谈起数字化建设,陈湘波告诉记者,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发展很快,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现场”观看已不能完全满足观众的需求,而虚拟展厅却能让观众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对于艺术的普及教育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这次疫情恰好给了我们一次全面实践的机遇。
“对于美术馆来说,线上的‘漫游’已成为当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我们只要打开手机和电脑,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展览。与此同时,数字化也成为了美术馆记录艺术史研究成果、延伸美术馆储存文化记忆的职能的方式”,陈湘波认为,数字化是美术馆建设的大势所趋。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关山月美术馆将数字化建设从幕后推向台前,打造让观众看得到、用得着的数字化艺术品。陈湘波也指出了关山月美术馆数字化建设的方向,“我们将统筹主要业务领域的数字化工作,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做好美术馆综合管理平台、数字化展厅、数字化文创工作系统、数字化公共教育基地智能化展厅等建设工作,以美术馆艺术和文化成果资源为核心,建设技术先进、服务便捷的数字美术馆。”
未来可期,陈湘波信心满满,“关山月美术馆会进一步深化数字化手段的运用。细心市民可以看到,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引入了很多新媒体的手段,比如四方沙龙讲座、空中艺谈的直播等等新媒体方式,去适应当下市民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陈湘波也认为,无论技术如何发展,艺术作品本身都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在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同时,我们也继续推出精品实体展,将展品的艺术价值体现达到最大化。”
深圳美术的见证者
陈湘波从1994年来到深圳,到现在已经近三十年了。在这片热土上,陈湘波从画家转变成为美术馆的管理者,再到行业促进者,艺术慈善基金的创立者,多重身份的变化、岁月的沉淀、艺术生涯的不断进步也让陈湘波感激这座城市,感激时代,让他有机会在这里与全球的艺术家共同交流。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今年正值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作为深圳美术的见证者与参与者,陈湘波认为,经过40年建设,深圳创造了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奇迹,同样,深圳美术也写下了恢弘的诗篇。在陈湘波看来,深圳美术并不是孤岛,而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他分析说,“目前,深圳美术已经初步建立起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链,涵盖了美术创作和研究机构、美术专业人才、美术场群以及画廊等等。来自五湖四海的艺术家让深圳的美术事业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未来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此次“我们在一起:深圳抗‘疫’主题艺术展”也是国内较早展出的抗疫主题展,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感染力强、组织有力,反应迅速。陈湘波认为,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举办这样一个主题展览,是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力、辐射力上发出自己铿锵有力的声音。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艺作品也是如此,需要反映时代,与时代共振。毋庸置疑,深圳的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对美术有很大的影响。陈湘波在笔耕不辍的艺术生涯中也不断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去表现并反映这个时代的变化,如何把科技手段利用到艺术创作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对深圳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信心”,陈湘波坚定地说,“作为深圳的文化人,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为深圳未来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