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过花甲之年的“兵哥哥”们在深圳。
亲力亲为
照顾生病的兵哥哥及家人
金蓉琳与兵哥哥们的相处就和家人一样,她真心实意地与他们相伴。对于曹惠明、倪海平两位曾参加金蓉琳家聚会的海军战士而言,金蓉琳让他们在服役期间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在他们和家人身染疾病的时候,金蓉琳的照料也让他们感激至今。
在湛江服役期间,曹惠明曾因病住院一星期。金蓉琳得知此事后,便每天都到医院探视照顾,陪着他治疗,为他准备住院所需的物品。而上海兵倪海平在得知弟弟突然患上肺结核后,十分着急。金蓉琳热心地安慰了他,并带倪弟弟到医院检查、治疗后,直接将倪弟弟从上海接到湛江,住在自己家中调养。更为巧合的是,不久后,倪海平的亲哥哥也患了肺结核。于是,金蓉琳干脆也将哥哥从上海接来一同照顾、治疗。兄弟两人在金蓉琳家住了一年多,直到二人痊愈后,金蓉琳才让兄弟俩返回上海。
“因为妈妈是医生,常在医院出入,所以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回忆起此事,何漪雯不禁有些后怕,毕竟肺结核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对于女儿的想法,金蓉琳则笃定地告诉晶报记者,“那个时候我一点都不担心,我自己是医生,我会把控好情况的。”
聚散有时
天南海北情谊依旧
倪建昌告诉晶报记者,上海人有个习惯,同龄人之间会称呼彼此的父母亲为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在上海话语的特地场合中,是一个礼节性的称谓。“但对于我们来说,这么多年来早已把金阿姨看作我们的妈妈了。”倪建昌说。
在相处的过程中,这些海军战士悄悄地把“金阿姨”的称呼换成了“妈妈”,也一口一个“爸爸”地称呼着金蓉琳的老伴。对于金蓉琳的两个女儿,兵哥哥们则真心把她们当成妹妹来爱护。
“每次出游都浩浩荡荡的一大群人,热闹极了。”在何漪雯的回忆中,她和“哥哥”们的相处十分愉快。何漪雯还记得,有一次搬家时,哥哥们安排好时间过来帮忙。几个哥哥直接开来了两辆卡车,没一会儿的时间,家里的物品就被神速地全部搬完。“当时,我们姐妹俩也享受到了有哥哥呵护的待遇。”何漪雯说。
聚散终有时,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1979年。兵哥哥们三年服役期满,倪建昌等人陆续离开湛江,回到家乡工作。“分别时,我和离开家人时一样,心里充满了难过、不舍。”倪建昌至今还记得他离开湛江的确切日子,也还记得当时的一句戏言。
对于金蓉琳一家而言,他们也过了一段艰难的适应期。“毕竟家里一下子变得冷清了。”金蓉琳说,兵哥哥们回到家以后,经常有事没事就给她和老伴打电话,保持着频繁的联系。
1990年,金蓉琳退休之后跟随女儿来到深圳定居。当时,金蓉琳的母亲尚健在,金蓉琳每两三年就回上海探望母亲。每次金蓉琳回到上海,在上海工作、生活的倪建昌等人总是会在下班后就携家带口来到金蓉琳家。久而久之,金蓉琳在上海的家人们也与她的“儿子们”玩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