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深圳9月2日电 近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允许深圳科技企业在公司股权结构中实行“同股不同权”,这意味着科技企业创始股东的权益将得到更好保障,有望吸引更多人才到深圳创业。
率先确立“同股不同权”制度,这是深圳大胆探索、敢为人先的一个缩影。40年来,这座带有改革基因的城市,诞生了许多先行先试的“深圳创造”。
找香港企业出钱合作建房、利润双方分成,1980年,刚刚成立的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提出了这个解决建房资金紧张的“擦边球”办法。不久后,中国内地第一个商品房小区——“东湖丽苑”开工建设。
围绕土地使用权,更深入的改革也从深圳开始。“525万一次,525万两次,525万三次。”1987年12月1日,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重重敲下——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以超出底价300多万元的价格竞拍到深圳水库旁边的一处地块。土地拍卖在深圳成功破冰的第二年,经过修改的法律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转让。
工程招标制、住宅商品化、打破“大锅饭”工资制度、率先进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企业创办银行……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探索从这里起步,打破重重禁锢,深圳诞生了近千个“国内第一”。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初,“三来一补”产业是这座年轻城市飞速发展的引擎。然而,随着国内外市场变化,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遇到瓶颈,深圳开始“腾笼换鸟”,主导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
2008年,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自主创新成为深圳发展的主导战略。2014年,深圳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我国首个以整个城市为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更多的“第一”在这里涌现。
2014年12月,我国首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在深圳成立。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驱动下,微众银行实现了轻资产、轻运营,在没有物理网点、员工总数仅2000多人的情况下,为2亿多个人客户和90多万小微企业客户提供服务。
在微众银行的注册地——深圳前海,围绕深港合作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在这里孕育。在全国率先破冰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打通跨境双向发债、实现跨境双向股权投资……10年间,前海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560项,其中全国复制推广51项,区域复制推广434项。
近年来,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深圳用改革的实际成效把经济特区的“金字招牌”举得更高、擦得更亮。
公交车出租车全面电动化保护绿水青山、率先推出区块链电子发票优化营商环境、探索个人破产制度保护“诚实而不幸”的创业者、科研经费尝试在深港之间跨境使用……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崭新起点上,深圳的先行先试正迈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记者陈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