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火红的十月。
矗立在莲花山山顶广场一株习近平总书记8年前亲手植下的高山榕,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国庆、中秋双节假期,不少深圳市民、外地游客来到莲花山顶,争相在树前合影。
“我把它看成是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心树’‘希望树’。”家住深圳市福田区的市民李坚生,是在深圳打拼了20多年的“老深圳”,他仍清楚地记得,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在这里,向世界郑重宣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莲花山上,簕杜鹃烂漫绽放。莲花山下,10万面五星红旗“点燃”了这座城,表达出深圳人祝福祖国生日快乐的炽热情感。
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内,“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观者络绎不绝。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深圳,就是走进这个展厅,驻足察看今昔图片,感受南粤大地发展巨变,他浑厚有力的话语久久回响:“党的十八大后我考察调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再来这里,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一年一度秋风劲,又是丹桂飘香时。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1周年。
四十不惑的深圳经济特区卓尔不凡,正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南海之滨,东风浩荡。十月鹏城,温暖如春。
历史与未来在此交汇,迸发出穿越时空的最强音——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一)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厚望重托
永葆“改”的精神“闯”的劲头
匠心独运丹青手,如椽巨笔绘宏图。
深圳人永远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厚望——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广东、深圳视察,多次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充分肯定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鼓励深圳广大干部群众继续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改革开放再出发;寄望深圳在“四个全面”上创造新业绩,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赋予深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任务……
深圳人以实干作答,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重托——
8年来,深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闯关夺隘攻城拔寨的尖兵精神,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推动改革有新开拓、上新水平。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深圳营商环境改革、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实现重点突破、全面开花、成果丰硕,进一步擦亮了经济特区的“金字招牌”。
滚滚珠江,奔涌向前,风生水起逐浪高。
始终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深圳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一路改革一路歌,继续当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改革开放的试验平台、改革开放的开拓者、改革开放的实干家。
立时代潮头者,唯有弄潮儿。
(二)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当当当……”8月24日上午9时30分,清脆的钟声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厅响起,宣告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顺利落地。
“由衷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带给我们持续追逐梦想的机会。”创业板注册制首批挂牌企业之一——安克创新董事长阳萌说:“公司将借着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的东风,奔赴更高的发展目标。”
这是深圳全面深化改革的最新成果。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深圳正为广大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带来更多获得感。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工商联主席、研祥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提起深圳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倾力倾情,感慨万千:“深圳市委市政府服务企业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践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不止一次这样说。
优化政务服务是营商环境改革的重要抓手,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必须敢啃“硬骨头”。
近年来,深圳把营商环境改革作为全市“一号改革工程”抓紧抓实,倡导“有事服务、无事不扰”“服务前移、贴身周到”的理念,在全国率先启动商事制度改革,推出营商环境改革20条,设立全国首个法定“企业家日”,累计推出近250项“秒批”事项和近200项“无感申办”事项,以及“深圳90”改革、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四个千亿”计划等系列举措,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只有做好政府权力的“减法”,才能做足市场活力的“加法”。
近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中特别提到深圳市统一政务服务平台“i深圳”。这款政务APP自2019年初上线后,已汇聚7696项服务以及55类电子证照和电子证明,深圳全市95%以上个人事项和70%以上法人事项可以“掌上办理”,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群众少跑腿。
“深圳政府工作人员服务企业的意识,已经深入‘骨髓’。”不久前,海口市政协委员袁慧鹰结合自己在深圳的亲身经历,发出由衷赞叹。
在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的2019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深圳排在全国前列。
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激活发展“一池春水”。截至2020年9月底,深圳全市累计共有商事主体达348.1万户,创业密度全国最高。即便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影响下,深圳商事主体数量依然逆势而上。
(三)
以改革驱动创新
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
改革关乎国运,创新决胜未来。
新时代、新征程,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深莞交界处,深圳光明科学城犹如一颗科学的种子,正破土萌发。8月18日,光明科学城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首栋建筑开工建设,标志着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建设从“规划设计”进入到“实施建设”阶段。“建设大科学装置,是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刚需’。”听闻这一喜讯,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杨学明很是振奋。
加快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现更多“从0到1”的源头创新,深圳的抓手不止光明科学城。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南部与香港接壤处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目前已筹集37万平方米科研空间,已落地和正对接的项目达126个;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也正高起点推进建设。
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建立并不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持之以恒推进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哪不行就改哪”,紧扣创新主体反映最强烈、最迫切需要破解的堵点难点,全面发力、多点突破。
发力源头创新,深圳耐住性子、舍得投入,确立并执行每年不低于30%的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长效机制。2019年安排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的37.2%,共48亿元。
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深圳推出科技计划管理改革22条,与国际接轨推行项目攻关“悬赏制”、项目评审“主审制”、项目经费“包干制。”
让创新插上资本的翅膀,深圳设立50亿元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和80亿元人才创新创业基金正不断发挥作用。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深圳以立法形式出台《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设立“深圳人才日”,着力解决税收、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创新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深圳实施最严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和保护创新。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公布2019年度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结果,深圳在156个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中排名第一。
创新是深圳动力不竭的发展密码,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
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已实现全国“十六连冠”。全职院士总数达46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7万家,都在五年内翻了两番。
2018年以来,深圳每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占GDP比重4.2%,居全球前列,目前已拥有鹏城实验室、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湾实验室等各类创新载体2642家。
(四)
以改革提升民生保障温度
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所要实现的“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目标,为全体市民勾勒出一幅幸福民生画卷。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终极价值取向。
上医医未病之病。7月7日,深圳医改捧回了被誉为中国医疗健康界“奥斯卡奖”的“奇璞奖”。经过近5年改革,深圳已组建13家基层医疗集团和15家区域医疗中心,初步建起一套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全市卫生健康发展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为我国深化医改提供了全新“样板”。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深圳实施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二次房改”,系统构建市场商品住房、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4+2+2+2”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努力形成“1+3+N”住房制度体系,提出至2035年建设筹集170万套住房,公共住房不少于100万套的发展目标,努力让全体市民住有宜居。
生态之治需要生态之制。深圳在全国率先启动对自然资源资产编制负债表,摸清了生态“家底”;探索引入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建立了对党政一把手考核的环保实绩考核工作机制,此后又全面升级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列入“一票否决”考核之一……
一系列事关民生的改革举措,越来越多的改革成果触手可及。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扩大基础教育学位供给,过去3年,深圳全市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109所,新建幼儿园257所,新增各类学位32.7万个,是全国一线城市中学位供给增幅最大的城市;
举全市之力向水污染宣战,几年来深圳累计投入超过1200亿元,全面推进雨污分流,补齐管网设施历史欠账6275公里,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大幅提升处理能力,完成1.6万个小区和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成为全国水环境改善最明显的十大城市之一,成功入选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获批全国首批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深圳万元GDP能耗、水耗达到全国最优水平,实现公交车100%纯电动化,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居全球城市前列,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高标准建设“无废城市”,PM2.5年均浓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改革的成效,扮靓了城市的“颜值”,也写进了市民的心中。
深圳坚持以改革破解民生难题、以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
一切的改革,都为了走向更好的未来。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作为。
百舸争流千帆竞,勇立潮头唱大风。
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的深圳经济特区,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迸发前进力量,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行,一定能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