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网评论员 可木
“双11”余波未平,“双12”的“硝烟”又近。
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除了商家打折、优惠促销的信息满天飞以外,不少人的微博、朋友圈里一条条“消费者维权指南”也在刷着屏。大家经历了“双11”的狂热后,多了一些冷思考。这样的情况出现,固然和“双11”时间相对靠近的因素,但深层次的原因,是消费者的“慢慢长大”,是“理性消费”带来的结果。
以“双11”“双12”为代表的购物狂欢节,让众多消费者们在这一天齐聚网络,奔着商家看似可观的打折和优惠,疯狂“血拼”。这种热烈和狂欢,对于刺激消费,效果可谓显著。不得不说,“狂欢购物节”激活了普通民众的消费欲望。
除此之外,“网购狂欢节”对于社会的影响亦不容忽视。在电商的造势之下,“双十一”的集中购物,往往导致快递行业短期内过载,以至于很多正常快递业务受到影响,甚至造成快递从业者陷于疲惫状态。甚至,很多人为了抢购,影响了正常工作与生活,而隐藏在这些现象背后的,是社会运转的某种非理性甚至失序。
与大家的购物欲望相比,网购环境的成熟度尚未完全匹配。仍存在电商的“暗战”、商家的策略甚至骗子的趁虚而入,“网购狂欢节”的繁荣背后,往往伴随着各种消费者权益受损的现象。虽然电商、商家挣得满盆满钵,但消费者的权益失陷以及不良的购物体验,对于市场和行业的健康发展,显然是有害无益。
网购,已然成为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尤其是今年,在疫情和全球经济衰退大背景下,中国是唯一一个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网购为拉动内需作出了贡献,不一样的“双12”更要“过得硬”,首先是得质量过硬。不少满减红包、优惠券等促销规则晦涩难懂,极大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而货不对板、售后怠慢、退款无期等也令广大用户十分烦恼,对此,各大电商平台有责任也有义务来营造公平、诚信的交易环境,保障交易安全,要督促卖家诚信经营,严禁操纵市场价格,以劣充好,严厉查处损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其次,我们的监管也要硬。良好的市场氛围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管。有关部门应当完善网购价格监管机制,依法惩处价格误导、制假售假行为。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平台商品价格管理,让各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套路”逐渐消失。
相关报道:
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