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7月23日讯(记者周锦春)日前,记者从宝安相关部门获悉,占地2000平方米的深圳非洲艺术博物馆正在筹建申报中。为了先睹为快,记者相约“探营”,前往该馆所在地宝安区福海街道采访。
原定名非洲文化博物馆的标牌,筹办申请名为非洲艺术博物馆
据悉,该馆目前共有各类藏品近5000件,主要是非洲各国的木雕、面具、非洲鼓、石雕、铜雕、油画、草画、布画以及艺术家具等文化艺术品,同时致力于非洲文化艺术研究、普及和推广,兼具非洲风文创产品等设计、制作和运营,专业定位于展示与传播非洲历史、文化、艺术,全力推动中非人文交流与合作。无论是藏品的丰富程度,还是定位的起点,在国内相关的机构中屈指可数。据该馆负责人傅瑞强先生介绍,他长期从事中非贸易,几乎走遍了非洲大陆,历经近15年跨越40余国,从最初的观摩欣赏、喜欢到有选择性地收藏,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当藏品日渐丰富时,他开始萌发创办非洲艺术博物馆的念头,并自2013年开始正式筹建,并为此成立了深圳市中非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在国家文化部、商务部和北京大学等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支持下,陆续按照政府要求申报相关手续。现将记者拍摄的部分藏品,分门别类略加介绍,以图片形式呈现如下,供大家先睹为快:
非洲木雕:粗犷写意充满了生命力
非洲木雕主要是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雕刻,其创作手法传统、古老、源远流长。非洲的雕刻并不刻意追求形象的逼真而是用整体写意的手法,不求外形的逼真,不重细节的刻划,局部看,显得十分随意简单;整体看,却透露出一种活泼鲜跳的内在生命。据说,毕加索的创作曾受到非洲木雕的启发。当然,非洲木雕是个大类,细分有许多分支,著名的有马孔德木雕。
马里棉布画:泥浆染就的艺术作品
把大地的色彩穿在身上的马里棉布画,当地叫做bogolan fini,翻译成英语就是mud cloth,因此中文译名也可以叫做“泥浆染布”。马里棉布起源于公元12世纪。居住在马里首都巴马科(Bamako)东部和北部地区的居民最擅长于制作这种棉布。曾经,马里人会在所有传统的重要场合中穿上泥浆染布制作的衣服,足以想见它们在当地文化中的重要性。马里棉布具有极强的装饰性,通常是日常事件或物品的抽象或半抽象的描绘,也不乏历史事件或英雄人物的描绘。
坦桑尼亚Tingatinga画派:根植非洲大陆的油画艺术
Tingatinga是一种起源于坦桑尼亚的油画艺术,20世纪50年代起,这种油画艺术迅速传遍了整个东非大陆。它的名字是以创始人Edward Said Tingatinga命名的。Tingatinga生于1932年,原本是一位农民,从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正规绘画教育,只是凭着自己的想象和感觉来创作,一度风靡欧美世界、备受推崇。它是由大面积色彩鲜艳的色块组成的绘画,内容多为非洲人民日常生活场景、自然界中的动物、鸟类,手法上往往夸张。
贝宁铜雕: 强大西非王国的宫廷艺术
贝宁古城建于公元九世纪,曾经是古代西非强大而富有的贝宁王国京城,是当时非洲发达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前后持续800年时间。贝宁王国是中世纪的一个非洲人王国,著名的非洲古老文化之一的贝宁文化便产生在这里。代表贝宁文化的青铜雕刻造型完美,栩栩如生。从中世纪起,贝宁的青铜雕刻变成一种宫廷艺术,当时的铜器、牙雕等作品开始出现在贝宁城的宫廷梁柱上,有小雕像、人头雕像和浮雕等,以后逐渐用来装饰宫殿大厅和回廊。贝宁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有人认为可以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青铜艺术品相媲美。贝宁雕刻是世界艺术中的典范之一,可与希腊罗马的雕刻媲美。
桑给巴尔门:各路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缩影
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共和国,简称桑给(jǐ)巴尔。包括桑给巴尔、奔巴两主岛及附近小岛,面积2657平方公里。桑给巴尔历史上先后被阿拉伯人、欧洲人所殖民,1964年成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成员。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桑给巴尔是非洲大陆和阿拉伯世界和南亚的贸易枢纽,也是欧洲通向东方的重要海港。独具特色的桑给巴尔的门便是这个印度洋小岛厚重历史与文化的一个缩影。桑给巴尔门一般用菠萝蜜木材或印度柚木制作而成,表面雕刻着精美华贵的图案,是房屋主人权利、地位以及财富的象征。门上的花纹以植物的花瓣和叶子的图案为主,有的门周边还会刻有铁链的图案,原象征奴隶贸易或现在则为辟邪。门有两个种类:阿拉伯风格和印度风格。印度风格特点就是圆拱形门楣、门钉较尖,是效仿印度预防大象拱门进入家里而设,但桑给巴尔没有大象,饰钉成为财富的象征,门上间有视为保护神的动物如老鹰、蛇及狮子等。阿拉伯风格特点是方拱门楣,使用此类型的门代表该户祖籍是阿拉伯后裔。但现代制作的门,如政府部门、星级酒店的门也会融合多种不同文化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