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带娃好去处!深圳这些单位入选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22-04-12 09:09
来源: 南方日报

周末带娃好去处!深圳这些单位入选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人工智能朗读:

南方日报2022年4月12日讯 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正佳极地海洋世界、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日前,中国科协公布了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单,全国共800个单位入选,其中广东53个,数量仅次于北京,居全国第二位。在“双减”背景下,这份名单也为广大家长带领孩子开展科普游或科普研学提供了参考。

六大类基地体现广东特色

根据中国科协此前公布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与认定管理办法》,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主要是指由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农业、安全、自然资源、旅游等领域机构兴办,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具有科普和教育功能的示范性场所,包括六大类:科技场馆类、教育科研与重大工程类、“三农”类、企业类、自然资源类和其他类。

记者梳理发现,广东入选单位涵盖了上述主要类型,并且在多个方面体现着广东特色。

例如,在科技场馆方面,广东科学中心、佛山科学馆、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等单位入选,其中位于广州番禺的广东科学中心,是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准兴建的大型科学活动场所,具有科普教育、科技成果展示、学术交流、休闲旅游四大功能,通过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被授予世界“最大的科技馆/科学中心”称号。

在教育科研与重大工程方面,由钟南山院士领衔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以及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等单位榜上有名。

以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为例,该实验室每年开展多种类型、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与讲座,并展开青少年科普宣教、公众开放日、义诊活动等多项科普活动。2018—2020年,科普基地共开展线下与线上科普活动近60场次,接待市民近1.8万人。基地还出版科普专著6部,其中由钟南山院士主编的科普书籍《全民健康十万个为什么》丛书,获得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年来,广东大力推动社会资本、社会力量投入科普工作,涌现出了一批代表性科普场馆与设施,在此次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单中也有所体现。其中,以珠海长隆海洋王国、正佳极地海洋世界为代表,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投身科普产业,为科普工作的市场化发展探路。通过组织科普活动进校园、开展主题研学活动、编写科普课程及书籍等,这些基地探索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科普工作机制。

广东推动科普教育“触手可及”

科普教育基地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中国科协要求,入选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要围绕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积极对接学校课后服务需要,加强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宣传。

提高科普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离不开打造“家门口”的科普教育基地,让更多的科普教育资源“触手可及”。

从此次公布的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单可以发现,入选单位大多是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场馆及园所,尤其是在自然资源类科普教育基地方面,包括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深圳市仙湖植物园、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单位入选,它们均是当地群众日常休闲与科普研学的热门目的地。

广东历来重视科普教育基地建设。记者从广东省科协了解到,广东自1997年开始认定科普教育基地,开创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先河。

近年来,全省各级科协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和“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式,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加强与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有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充分调动和整合社会资源,依托科研院所、科技场馆和博物馆、科技企业、现代工农业园区、名胜景区和自然保护区及企业事业单位的力量,在全省各地建设了一大批全国、省级和地方科普教育基地。

目前,除53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外,广东还有省级科普教育基地604个、地方各类科普教育基地500多个,基本覆盖了各地市、县(市、区)。

“全省各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发挥社会化科普活动优势,广泛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社会性科普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省科协有关负责人说。

【知多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如何考核?

中国科协将对已命名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进行年度科普绩效评估和终期考核,设立科普专项支持其开展特色科普活动,鼓励进一步开发开放优质科普资源,持续发挥科普教育功能,面向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科普公共服务。

终期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基地,可直接认定为下一批次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终期考核结果为“合格”的基地,可直接进入下一批次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申请认定的终评程序,终期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基地,不得参与下一批次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申请。(记者 卞德龙

[编辑:陈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