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功课再看展
“道教本身就是中国的一个传统宗教,也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个宗教。如果我们抛开这样一个神神鬼鬼的宗教去看《道德经》的话,你会发现它是一个充满了很高的哲学性的智慧结晶。”蔡明介绍说,中国道家史有五个来源。其一是原始宗教,即巫术;第二个来源是战国秦汉的神仙方术;第三个就是道家哲学思想;第四个就是有一定体系的儒家和阴阳学说;第五个就是医学,原始医学,“我们可以看到道家的一些炼丹,这种道医,它和中国的中医是紧密相关的。而原始宗教,最开始它包括那种萨满巫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给人治病,祈福攘灾。”蔡明说:“我们发现,在道教初创的期间,最开始发祥的时候就是给那些贫穷老百姓,下层百姓治病、画符,这样慢慢普及开来。”
“从文物出发,接着了解背后的思想文化,这是我们策展的初衷。从此出发,由观看文物来由表及里。因为物是人比较容易接触的一个方式。”蔡明建议,市民观众如果愿意深层次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除了走马观花观看文物之外,也应该相应地做一些研究和功课,效果会更好。比如,看《道德经》等相关哲学思想体系的书籍,注释蓝本也可以看一下,深层次地理解,“跟现实的一种照应,这样展览带来的东西就很丰富了。”
博物馆要培养审美
“办展之前,策展理念先行。”郭学雷说:“每个展览主题拿到之后,除了熟悉文物本体之外,与文物相关的历史背景的东西需要深入理解和学习,然后,把这些知识融入整个展览体系当中,并通过有趣的方式,表现在观众面前。”
“为准备展览,案头工作是必备的,天天看书,基本上是50万字起。”蔡明说:“投入多少,自己收获多少,观众也能从中受益。”
“文物背后需要有审美的眼睛,去把背后的内涵解读出来。”郭学雷表示,审美在整个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上、中、下各层别的艺术品。经得起岁月洗礼的,一定是那些既有文化承载,又有艺术高度的物件,“现代人一定要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审美能力,如此,才能感知中国文化中最灿烂优秀的部分,因为美需要发现,更需要触摸和理解。”郭学雷说。
“博物馆培养审美。首先是,博物馆人要懂得审美。”郭学雷说:“博物馆工作中,如果不懂审美,会有大的缺憾。审美训练,比如书法、雕刻、家居、音乐、美术等等,各个层面都可以涉足尝试,这可能会对一个人的生活,乃至整个人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深圳商报记者 聂灿 实习生 张馨元/文 韩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