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郭楠
艺术家:林俊傑
展览总监:姚远东方
开幕时间:2017年9月9日 下午3时
展期:2017年9月9日-10月31日
地点: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28号二沙汇203
展览简介:
“地尽头——林俊杰个展”是风眠艺术空间自2016年以来推出的第二个艺术家梅州驻地计划成果,也是艺术家林俊杰的第一次个展。他的作品涉及到影像、行为与装置等多种媒介,从自身生命经验和驻地经历阐发,通过作品进行事物与情感的转换,营造出一个诗意的、引人深思的叙事空间。
驻地梅州,是一个由流民迁入而生长的特殊土地。我们希望通过艺术驻地的方式,首先尽可能的打破人们一些固有观念,对其生命有更多超己的想象。其次在过程中发现一些已经被忽略和遗忘的地方经验。在这个整个驻地、田野调查和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可以起到它自身特有的作用,提出或者解决更多问题。一个地方或者空间的保存与建构,必定是一种从记忆到希望,从过往到未来过程中的积极时刻。地方意义的重构可以揭露隐藏的记忆,为不同的未来提供前景。
在这次驻地项目中,林俊杰把目光投向了在日战时逃迁到兴宁的潮汕人身上。二十世纪中期,世界第二次大战标志了难民危机的出现,“边界”的概念就此产生。而此时在中国的潮汕地区,抗日战争导致了上万潮汕人变成无所之人,他们为躲避敌军逃迁到梅州兴宁。七十年过去,如今这一批留在兴宁的“走日本”亲历者早已都是耄耋之年或者久归道山,剩下的儿孙则慢慢地成长为“新兴宁人”。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提及“难民”主题,事实上,我们害怕离散,我们惧怕变成“难民”,我们惶惶不安。可是从地壳开始运动的那一刻起,离散就真实存在了,我们始终依存着“天命”在存活。“难民”的逃迁,在这一大命题下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离散循环而已。在这一小小的循环里,关于地方、历史、记忆则产生了诸多的叙事可能性。艺术家将之整理转化,在这个展览中以过去、当下和未来三部分交融的一种结构和状态呈现。
在这个展览里,难民始终只起到一个引子的作用,这是一个关于“人”的完整叙述,作品穿越真实跟想象,将“抵抗遗忘”这个隐形的线索渗入在整个展览里。
展览前言:
文|郭楠
地的尽头,是苦难的延续,或者,是苦难的结束。
地亦无尽头,历史从来都是遗忘,重来,再遗忘,再重来。
尽头,常在远方,却又是现实。探究尽头,为的是眺望远方与抵达远方的喜悦。以尽头为坐标,反观现实,则可发现我们身处何时何地,我们遗忘了什么,错过了什么。当我们到达尽头,再回望此时此地,我们会看到不舒服的真相,尤其是人自身的真相。
林俊杰作为林风眠美术馆驻地计划里的第二位年轻艺术家,通过在梅州兴宁驻地的几个月,为日战时从潮汕逃迁到兴宁的那批潮汕人制造了一个与命运化解的机会。他揭开了亲历者心里那道伤疤,为他们尘封的记忆割开了一条缝隙,让过去从黑暗里慢慢地淌出来。
展览并不赘述苦难,而是进行了诗意的转化。兴宁神光山脚下的废墟里,水塘边青蛙的叫声,远处树林里的蝉鸣鸟叫,火车长长的鸣笛声,夕阳里微紫的天空慢慢变成深蓝,还有山那头天空里稀稀疏疏变亮的繁星。也许这些就是这群背负着历史浩劫的的个体生命在经历了逃迁、离散之后,告诉我们,作为“人”,他们如何用一生的时间消解、宽恕抑或对抗命运对他们残酷的考验。
当“人”陷入一个循环受难的过程里,我们该如何自省和自救?
参展作品:
《 灯塔 》/单频影像/1080p
《 无主之地》/装置/Led灯管、碎石/尺寸可变
《给陈伯的一封信》/行为、影像/20CMX 15CM
《悲伤的主角不是你》/装置/玻璃、变速器、风扇罩/尺寸可变
《噩耗的预言者》/双屏影像/1080p/摄影/艺术微喷/5版+1AP
艺术家简介
林俊杰,1993年生于广州江门,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总体工作室。
《潮流—当中国观念艺术遇上美国康涅狄格河》——venue A画廊(美国2015)
《行动之书——看与被看》 (中国杭州2016)
《春天来了》——116m美术馆 (中国杭州2016)
《后来你风生水起—全国实验艺术专业优秀毕业展》——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中国北京2017)
风眠艺术空间
作为林风眠艺术园在广州的艺术推广平台,风眠艺术空间秉承林风眠先生“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艺术教育理念,并将其融入当代艺术精神,以“直击正在发展中的当代艺术,参与当代艺术的发展”为宗旨,关照传统的同时,重点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家,努力为中国当代艺术寻求一个面向公众的平台。
空间试图用四个系列来构建自己的艺术空间体系:经典系列(国内国际著名艺术家作品展)、新锐系列(新起的极具发展前景的年轻艺术家)、风景系列(用当代艺术语言重构传统艺术的元素——风景,重新讨论属于当代的视觉审美体系)、艺术实践计划系列(通过艺术家驻地计划等形式,以艺术行动为主,深入乡村或各地进行长期的艺术行动参与社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