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经营中心频道>艺术>焦点>

火车 “浮世绘”

火车 “浮世绘”

分享

一管可以窥豹,一叶可以知秋,民国火车其实也是民国社会的浮世绘,这里既可以看到当时国民的性格特征,同时也可以洞察当时社会的腐朽与落后。

火车并不能算是一种单纯的交通工具,毕竟那是民国的火车,所以火车上发生的所有故事,总会烙上民国社会世态百相的深深印痕。

书名:文以载车: 民国火车小传 作者:陈建华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7年5月

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运营铁路在英国诞生。51年后,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在上海吴淞呱呱坠地,但这条铁路很快被满脸惊恐的清政府收购拆除。面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廷手足无措,但世界潮流岂可阻挡?火车不久后不仅在中国成功落地,甚至清廷转变态度化身为铁路建设的重要推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城市传到乡村,火车完全区别于传统汽车的形状与运输模式,无异于形塑了一个流动的社会单元。所以,作为新生事物的火车终于成为文学的一个重要书写场。

香港科技大学荣誉教授陈建华在本书中从文学角度切入,抵近观察火车这一全新而又流动性极强的“社会单元”,分析了当时火车给人们所带来的日常生活、思维与行为方式的变化,并以学术随笔的写法开启了读者理解现代文学文化史的一扇新窗口。

相较于其他交通工具,火车在中国的出现所造成的心理震撼无疑是最大也是最为深远的。除了闭目塞听的清朝官员本能地露出一脸惊恐之色外,墨守成规的社会普罗大众同样只有畏惧。陈建华就此指出,“对于一向崇奉牧歌美学的中国人来说,神经真的受不了。因此各类报刊中充斥着火车起火、压死路人等灾难、恐惧的图景,表示对火车的诅咒”,堪称“现代性灾难”。正因为以讹传讹,所以丰子恺在《车厢社会》中写道,从小听人说火车的种种惊悚传闻,到长大后真正坐了火车,“乘到了,原来不过尔尔”——“瞬间长大了”。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而道听途说往往会被社会弥漫的守旧忧虑扭曲。

[责任编辑:倪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