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在春天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韭菜园子,读《韭菜帖》,吃韭菜炒鸡蛋、韭菜合子、韭菜饼,夜雨剪春韭。郑板桥诗云,“春韭满园随意剪,腊醅半瓮邀人酌”,他只是说腊肉炒韭,没有提到韭菜炒螺蛳头。如果是换在秋冬,吃过末刀韭,老杨或许会在《韭菜帖》中补上一笔。
时光机今天停留在光绪十三年(1887)的某日,江南制造总局总办衙门的后衙,总办聂缉椝的夫人,正和一位外国女士相谈甚欢。聂太太闺名曾纪芬,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小女儿,从小受过严格的传统教育。
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诗中“时有幽花一树明”的句子,如果不对一树“明”花作一番探究,则全诗黯然。白玉兰,是先开花后有叶的,真是难得,就像岭南一带的木棉,先是满树大尺度的红花而少见树叶一个样。
魏征去世之后,唐太宗参加其葬礼,远送灵柩到郊外,写下《望送魏征葬》: 阊阖总金鞍,上林移玉辇。天宝三年,太子宾客、八十三岁的老诗人贺知章告老还乡,唐玄宗写《送贺知章归四明》赠别: 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
这些年,每一次回家乡,都会发现家乡不再是记忆中的小城。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拿到建筑学硕士、建筑历史与理论哲学博士之后,朱涛选择在香港大学教书。作为建筑师,他的代表作是四川德阳华存希望小学、甘肃文县丹堡希望小学、深圳文锦渡长途汽车客运站这样的项目。
那雕塑师在这尊雕塑中会融入自己对米开朗基罗的想象和热爱,塑造的是他/她的心中之神。但他们无论如何要受到对象外形上的实际制约,还是无法完全塑造出自己的米开朗基罗,他们心头还是会有挥之不去的哀凉吧。
最近有本别具一格的图书:罗德里克·凯夫与莎拉·阿亚德合著的《100种看世界的角度:塑造出我们今天的世界》(原书名:The History of The Book in 100 Book: The Complete Story, Form Egypt to e-book )。
麦田出版社新近出了日本女作家向田邦子生前的一部长篇小说《阿吽》。说回《阿吽》这本书,书名是向田邦子引用的佛教咒语,“阿”是我们张嘴的第一个音,“吽”是闭嘴的最后一音。向田邦子在她的一篇散文中提到,外出购物时遇下雨,因手中提有重物而无力撑伞时的窘境。
中国电影这几年井喷式发展,引来一片“触电”人潮,从投资电影的煤老板,到天天堵在横店门口想找个群演干的农村青年,他们都从不同的层面给电影热加温。无论偶然也好,必然也罢,反正我是圆了我自小开始的电影梦。
我哥上大学的时候,诗人都是一个班一个班地出。郭敬明、王宝强、何炅、徐峥、韩寒、苏有朋、崔健、邓超、吴京、赵薇、张嘉佳……演戏的、北漂的、唱歌的、主持的、写书的、练功的……英雄不问出处,导演的路上,谁比谁傻多少。
对可能性的探究,在法兰克福学派那里已经有所关注,并且具体体现到文艺创作者的“能为”、文艺的“能为”、民族乃至人类的“能为”上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理论,无论是教科书还是专家论著,其实都是“必然性”研究的产物,满满地写着“应该……”,“只要……”。
街坊们没那个闲工夫,随口说是紫荆的,看到宫粉羊蹄甲大叫是樱花的,什么都有。岭南三月花阵之中最好看的,是粉花羊蹄甲和白花羊蹄甲混着一溜种过去的路,花齐放时,是粉白粉红漫天花雨低空凝住的情形。
英国有一档热门竞猜节目叫《金球赛》,节目最后一个环节是“平分或独吞”(Splitor Steal)。正因为如此,在“平分或独吞”节目中,完美骗过对方的概率是很低,这导致双方的选择项会趋同。
上次刚刚写了网购让我们的季节感不太明显,但经过一周的仔细考虑,作为一位负责任的作者,还是要承认这个结论有点太草率了。更何况,远距离网购算起来好像颇不低碳,中道崩卒的食物简直可以当做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文集》与《评传》时隔一年先后推出,可谓是彼此互补,相得益彰,共同彰显出一位学术大家的学术志趣和人生风范。如果说《文集》是胡经之先生精心设计和构筑的美学大厦,那么,《评传》则是对这座美学大厦的奥秘和特色的揭示与解读。
古代读书人少,但也有一些特别卓异的。楚简削治得非常薄,非常窄,简直像睡觉用的竹席篾片一样,可见整治竹简很不容易。东方朔当年初到长安,给朝廷上书,总共写了三千支竹简。
罗斯特罗波维奇大提琴音色的精美,可以从宝丽金1992年推出的他与埃莫森四重奏团合作的舒伯特四重奏里得到印证。就影响力而言,“老罗”是“老肖”之后俄罗斯音乐系统最大的人物。
这位东欧的前外交官,写出了一阕和平的颂歌,描述了一段幸福美满犹如处身伊甸园般的人生:他的晚年赶上了丰饶的岁月。交响合唱乐《战争与和平》是有着宏大主旨的作品,史诗性的作品,对作曲家的考验是巨大的。
最近,深圳富源学校高三女生龙思韵出版了一套四卷本的文学作品《最青春书系》,其中包括一部散文集,三部长篇小说。如今,捧出一套文集的龙思韵同学,是深圳校园文学花圃里绽放的一朵小花,我们祝贺她,期待她走得更远,更稳健。
米塞斯深化了分工理论,他认为“分工原理是宇宙形成和演化的大原理之一”,分工是所有生命形式的一条基本原理,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关于分工的原因,米塞斯认为是客观条件使然,历史上的分工发祥于自然界的两个事实:人类能力的不平等和地球上人类生活的外部条件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