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日前发布公告,为持续推进网络“清朗”行动,要求昵称中带有明显低俗或侮辱性词汇的用户一周内修改昵称,否则将予以删除昵称和阶段性禁言处罚。
消息一出,赢得不少网民点赞。网络上确实有这么一群“喷子”,顶着一些恶心人的用户名到处招摇,实在很难让人眼不见为净。用户名可以个性化,但绝不能允许有些人把无知无耻当个性。微博发出最后通牒,说明注意到了过去监管薄弱的环节。
然而,更多网友对治理的成效表示担心。就有网友说,中文博大精深,低俗侮辱性的谐音、代称层出不穷,还能“与时俱进”,很难通过系统甄别消除。还有网友反映,之前举报一些低俗昵称未被采纳,对微博推进清朗行动的力度表示怀疑。
确实,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强力监管之下,越来越多粗鄙之语换个马甲依旧招摇过市,影响力之大,让人忧心,连很多中小学生都已经熟悉了这些“祖安语言”。其实,以当前社交平台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及时更新词库,限制低俗谐音、代称,完全可以成效显著的。但问题是,有些社交平台不仅不主动关注低俗语言变形的动态,还有意无意放大这些代称的影响力。这些奉行流量至上错误价值观的平台为吸引眼球,不惜接纳网络暴力和低俗文化,甚至主动挑起网民之间的矛盾。如此以阳奉阴违的态度执行清朗行动,应当严惩。
当然,想要有效消除网络低俗侮辱词汇,既要治标也要治本,否则就会按下葫芦浮起瓢。网络喷子现象反映了不少社会问题,背后有多重社会因素影响。例如,当前网民群体急剧扩大,网民整体平均受教育程度不高,加之一些地方忽视德育,这是网络戾气横行的重要原因。还有,社会常识教育、逻辑教育缺失让在网络上讨论问题缺乏规则意识和共识基础,往往让正常的讨论变成“互相抬杠”;互联网法治意识淡薄,也造成网络暴力、霸凌现象见诸 报端;有网络上虚拟身份的掩盖,不用承担诸如“社死”的后果,说话就更加肆无忌惮。总之,要治理网络低俗侮辱词汇,微博的做法向前迈出一步固然值得肯定,但真要见效也不能光靠一个平台的努力,还需群策群力、久久为功。
文字:王森
主播:金洪竹
剪辑:战旗
相关报道:
往期内容: